中国人的信仰在流失···寻找信仰

        有人说中国人信仰寄托,总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父母寄托子女,孩子寄托父母,学生寄托老师,信徒寄托于佛。而当寄托变成了虚无的泡影之后,失落贯穿身心,灵魂也无处安放。记得《越狱》里有很多人在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后悔时,就会向上帝忏悔,可以说他们此时的灵魂还有一个似有似无的着落。而中国人,向谁忏悔,更让人担心的是我们忏悔的底线是什么呢?经济的冲蚀,物欲的膨胀,使我们常常迷失自我—找不到自己忏悔的理由是很危险的吧?

 

       以前,古人以儒家思想束缚自己,讲究发乎情,止乎礼–这里的情当然不单单指爱情,可以看出那时的道德底线是很明确的。现在情礼已变得混淆了,对于道德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定义,由此产生的信仰不在情礼中,反而物质的分量加重了。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看来我们要在儒家的文化里面寻找信仰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