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最近闲来无事,看了点古典文学。转入正题呵,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这句话本来是孟子说的,可见思想这种无形的东西是抓不到的,你建立一个思想,一个学派,但肯定会掺杂着其他人的思想,所以说不仅儒释道一家,天下之言总有相通之处的。

回来再说这句话,不管是先穷后达还是先达后穷,这句话都给了我们一个任务,独善与兼善。独善是什么呢,做好自己,怎么做好自己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而已”,假如我们做到了这些,那不就是兼善了吗?

的确,世上的事没有绝对的相反相悖,佛家也说一念之间亦可成佛,我们做着独善的时候也正是兼善的表现。联系一下实际来说,我们有父母孩子,亦有兄弟姐妹朋友,这是对每个人而言的,独善不仅仅指自己,我们要向父母尽善,教育孩子学善,与朋友为善,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善以及接受别人的善啊。所以儒家的思想是多么浩瀚统一。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