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创作意图(三藏、悟空、八戒、悟静)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现在的定论是吴承恩。其实这在文学界还是有疑问的:西游记

一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事;二是《淮安府志》虽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但未说明是演义、稗官,且通常说演义稗官不入方志;三是清人书目曾把吴承恩著《西游记》列入舆地类。

还有一种说法是《西游记》系丘处机所作,因丘弟子曾记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故而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将丘处机作为《西》的作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但也不能说没有可能,因为还有这么一个说法:

丘处机非常仰慕唐僧玄装去印度取经的事,他在《磻溪集》中有诗赞玄装。弟子李志常效唐僧门徒辨机写《大唐西域记》按随行日记,写作《长春真人西游记》。其他弟子欲效唐僧门徒写《三藏法师传》来写丘处机。丘处机当时劝阻此事,建议将道教思想通俗化,要写就写唐僧师徒,因为民间传说相当多(这又牵涉到释、道的门户思想问题,想必丘的思想已经到达很高境界,将修身之法融会贯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西游记》多有道教内容,兼载有道家的诗句;而且《西游记》是经过长期演变,最后由文人加工定型,这当中不能绝对排斥曾有道教徒参与过修改。”

《西游记》从取材到现在已经历一千多年的洗礼,增增添添了不少内容,如今已经俨然娱乐化了。在这一千年的时间里,还是有一个版本是有些内涵的吧。

以下摘自西游文化网全文<粗论西游记其真实内涵>

西游记并不是神话,如果你能分清西游记中各种人物的代表本质,那么,整个西游记的述说,将会展现在你的面前,使你产生一个全新的概念。他会向你明白无误地述说,我们人类每一个人都迫切需要的,人类的自我修炼的艰难历程。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人应该由三个部分所组成,即:有思想,有身体,有行为。也就是:思想+身体+行为=完整的人。

三藏

<把三样东西藏起来>思想表现,身体表现,行为表现。 唐僧

整个西游记,唐僧这个人物,虽然是一个人的表现,也有思想表现,身体表现,行为表现。但是,唐僧这个人物在与孙悟空,沙悟静,猪八戒三者之间的人物安排关系上,作者其真实目的只是让他代表了一个人<完整的人>。而把孙悟空,沙悟静,猪八戒三者的真实面目给藏起来了。故唐僧号三藏。 (这种说法如果成立,就是一个巧合了。因为三藏是佛教经藏、律藏、论藏三大分类,精通三藏之法师称为三藏法师、三藏比丘、三藏圣师。)

孙悟空

孙是人的谐音,悟是思想表现,空是没有。连起来解释就孙悟空是,人没有思想。但是,没有并不是代表真的没有,因为西游记的作者的主题思想是佛教思想。那么,孙悟空的起名应该解释为:没有人间的思想,是佛教思想的代表。我们知道,不管是人间的思想也好,佛教的思想也好,其思维表现形式是一样的<直觉思维,可以用线条来形容>

故:孙悟空的兵器<金箍棒>即代表了一种思想所使用的武器。这金箍棒能长能短,长至无穷,短至没有,可以重达几万斤,可以轻如鸿毛,其道理也就在此了。在整本西游记的描述中,分清敌友,明辨是非,有关思想表现的一切形式,都是以出现孙悟空来体现的。

八戒

猪,我字的泛指谐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我所组成,也可以说是人的所指。八,<数>,戒,戒除,也就是不要八戒的意思。连起来解释就是,我这八种东西不要了。因为作者是佛教思想的代表,参照佛教便知道是哪八种东西不要了。猪八戒在西游记中代表了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那八种不要的东西正是行为所不能需要的。

悟能,悟是想,能是能力。因为行为是要由能力才能去实现的,这能力要有思想和身体的组成才能实现行为的目的。如果没有思想和身体的帮助,这行为的单独表现也只能用无能<悟能的谐音>来表现了。猪八戒这一人物的表现形式在整个西游记的编排中,也正是这样描写的。

沙悟静<净>

沙:在佛界有这么一句传说,一粒沙子里面还有三千个大世界,也就是说在很小,很小的地方也能找出很多,很多的东西来。这个沙悟净沙字,一可以说是形容小,二可以认为是物质。

沙的合成解释可以这样认为:很小很有内涵。悟是思想。静是安静,净是干净,<沙悟静,净>沙悟静这个名字的合成解释应为很小的东西经过安静的思索,也会产生很深的内涵。<安静,即空明,去掉杂念>这是作者对人的身体行为的暗喻。

 

悟空是人的真性,八戒是人的贪婪,悟静(净)是人探索感悟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