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的秘密》2卷10章: 见性不是因缘、生死轮回乃虚妄

第十章 见性不是因缘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性。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同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汝今云何于中措心。以诸世间戏论名相而得分别。如以手掌撮摩虚空。只益自劳。虚空云何随汝执捉。
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夌*欠]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阿难接着说:“虽然我已经把见性归纳到了因缘性,可是我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我这样的见性属于因缘性的见解,到底如何?”
佛对阿难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可是又不能置之不理,还是要耐心解释的呀!佛说:“阿难,现在你又认为见性是因缘性的了,那我来问你:你现在能够产生见到事物的认知,也就是有了见性了。那么,这个见性,是因为光明而产生的吗?是因为黑暗而产生的吗?是因为空无而产生的吗?是因为拥塞而产生的吗?阿难,如果这个见性,是因为光明而产生的,就不应当能够看得到黑暗;反过来,如果是因为黑暗才有的见性,也就自然不应当看得到光明了。如此类推,因为空无或者拥塞而产生的见性,自然也就不应当能够看得到对方。那么这个见性是因缘性的论点,还会是正确的吗?”
佛接下来又用另外的一种方法,对阿难进行了同样道理的阐述。佛说:“还有,如果你认为见性属于因缘法的话,这个见性是缘于光明这个本因产生的?还是缘于黑暗这个本因产生的?是缘于空无这个本因产生的?还是缘于拥塞这个本因产生的?阿难,如果见性是缘于空无产生的,就不应当看得到黑暗;反过来,如果见性是缘于拥塞产生的,那么也就不应当看得到空无了。缘于光明和缘于黑暗的道理,也是类似的。”
佛在说了这么一大段的阐述之后,最后总结说:“阿难,所以你就应当明白,这个本来的、玄妙的、明了的本心、见性,既不是因,也不是缘;既不是自然,也不是不自然;就连这个是与不是,其实也是不应当说的。这个本心,这个见性,超越了一切的具体的外相,超越了一切的具体的大小形状,只有超越了这个层次,才能谈得上究竟法,才能有资格谈一切法。阿难,你直到现在,怎么还使用你那个思想意识,用你所得到的那些种种名词概念,没有意义的好象梦中呓语一样的说法,来妄图对本心进行分别呢?阿难,像你这样的做法,就好像你用手去抓虚空一样,只能是把自己累得够呛,虚空有怎么能够让你用手随便去抓呢?!”
佛在这段结论中,再次强调了本心超越一切名词和言论的本质,只有真正的明白了这个超越言论和判断的本质,才有资格去谈论任何的名词。
从本经开始以来一直所谈的“见性”、“见精”等,也仅仅是为了描述这个本应该脱离了文字的本心,而假立的名相而已,并不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见性或者见精啊!
所以,佛在《金刚经》中,才会有:“佛说福德,即非福德,是名福德。”这样的著名句子。不明道理的人,也就只有把这个当成了一个公式,去演化出自己的各种鹦鹉学舌的言论,却并知道真正的意思。
阿难这个没有定见的家伙,在听到佛这样的解释后,就对佛说:“佛啊,我明白了,这个本来的明觉本心,还真的不是因、不是缘啊!可是佛啊,我怎么常常听到佛对那些比丘们说:‘见性是因为四种条件、四种缘,才能够表现出来的,哪四种呢?就是空、光明、分别能力、眼睛。’(就好像我们在第一卷的时候,曾经列举过光线、眼睛、神经、细胞团等等一样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情呢?请佛给我解释解释。”
佛听到阿难这么问自己,也不禁替阿难感到高兴,好小子!终于知道在自己所听闻的法语中找茬了!就对阿难说:“阿难,我的那些说法,根本就是权宜之计,并不是究竟意义上的论点,并不是究竟的见地,也即是说,这种说法,只是在当时现场的人员和状态的前提下适用,并不是彻底的第一义。”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提高警惕心了!原来,佛在对着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会用不同的言论来表述佛法,有时候佛讲的是最彻底的真理,有时候佛则只是安慰一下大家,或者说是引诱一下大家的向道之心而已。因此,我们在看到不同时期的不同经文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甚至有些时候,完全就和外道的说法,和世俗的说法,在字面上难以区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而是要睁大双眼,仔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判断到底哪些法语只是临时应对?哪些法语才是究竟了义的见地?否则,就会在浩如烟海的佛的经典中,淹死的不能再死了!甚至还会造成对佛法的逆反、诽谤等心理和行为。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能够生搬硬套任何祖师大德的言论和行为,去进行毫无疑义的争辩,尤其是对于那些禅宗公案和密法仪轨,更是不要随便就当作第一义来执著。因为在很多的时候,那些公案和仪轨,也都仅仅是半路上的驿站而已,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个地方歇歇脚,恢复一下体力和心力,以便能够朝向更究竟的目标努力的方便说法而已,如果太过,反而会造成好像佛在前面所说过的“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平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佛在这样解释了之后,再次对阿难说:“阿难,你再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看看:所有的世人,都说我能够看见,到底什么是看见?什么是看不见呢?”
阿难回答说:“世间人,在日光、月光、灯光等各种光线存在下,看到了外界的种种事物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看见;如果没有了这三种光线的存在,就什么都不能看到了。”
佛就顺着阿难得这句话,再次予以解释。佛说:“阿难,当没有各种光线存在的时候,就叫做看不见的话,就应当连黑暗也看不见。可是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可以看到没有光线的黑暗的,那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我们只能说是我看不到光明而已,或者说我只能看见黑暗而已,并不能说我什么都看不见。(这种关于见与不见的阐述,在第一卷的时候,佛其实都已经明明白白地讲过了。)”
佛又进一步地做了发挥:“阿难,如果仅仅是因为在黑暗中不能看到光明,就称作看不见,没有见的话,那么在充满了光明的时候,你看不见丁点儿黑暗的时候,也应该称作是看不见、没有见。既然这两种情况都能够叫做不见,都能够叫做看不见,明明是看见了东西,竟然还说是看不见,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因此应当说,这两种情况,全部都是看见,不能说是看不见。所以阿难,你应当明白:当你看见光明的时候,你的见性,并不能说就是那个光明;当你看见黑暗的时候,你的见性,也并不能说就是那个黑暗;当你看见空无的时候,你的见性,同样也不能说就是那个空无;当你看见拥塞的时候,你的见性,更不能说就是那个拥塞。这四种说法,是绝对成立的,况且在刚才,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了‘能见’不是‘所见’的道理。那么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当你用能见的见性,看见了所见的事物的时候,能见并不是所见,此‘见’非彼‘见’,两种‘见’并不一样,两种见并不能和合。为什么还要在这个见性中,讲什么因缘呢?为什么还要讲什么自然呢?为什么还要讲什么和合呢?”
佛最后用一句哀叹,作为这席讨论的结语:“像你们这样只知道用耳朵去听法,却从来都沉陷在自己那狭隘的知识和经验之中的人,怎么能够明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义的、究竟的、清净的实相真理呢!”
当然,作为慈悲的导师,佛最后还是对大家进行了鼓励:“我今天这么苦口婆心地对你们进行反复的解释,你们就要仔细地在心中进行思维,千万不要懈怠,这样你们才能够在菩提道路上前进啊!”
楞严法会进展到这里,我们应当在心里建立起来这样的一个认识:佛,作为一个无所不知的大成就者,作为一个真实语者,他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宣扬究竟第一义谛的。而是会随时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前因等等实际的情况,调整教化方式的。这其实也就是随缘度生的真实意思。
我们作为佛已经灭度后的人,只有通过流传下来的,经过翻译了的佛经,以及祖师大德等的开示,来进行学习和领悟,这里的歧义和岔路,是必然会遇到的,甚至还会因为自己见地的错误,导致后面将会详细谈到的各种魔境。
因此,既然我们已经研究《楞严经》到了现在,我们就应当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我们的真心,是超越了一切的名相和言论的,是不能用言语简单的直接描述出来的。凡是能够直接描述出来的,必然就已经落入了下乘,必然就已经不是第一义了。
把握住了这一点,不执著于任何一方,也就是真正的放下了。
明白了吗?
第十章 生死轮回乃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 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今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蚀佩玦彗勃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上一章中,佛的结语已经讲的非常明白了。可是因为文字中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等那一连串的“见”字,让阿难整个又趴下了。
阿难对佛说:“刚才,佛对我们反复开讲了见性不是自然,见性不是因缘,见性也不是和合与不和合的种种法语,我好像明白了一点,又好像更加迷惑不解了。后来,佛又说了那一连串的‘见见非见’,我彻底糊涂了。还是邀请佛再次不辞辛苦地为我们解释一下心中的疑惑,以便让我们能够知道自己真心的本来清净明了无缘。”
说着说着,阿难又一次言语哽咽,悲泪长流,恭恭敬敬地顶礼之后,静静地等待佛的开示。
这个时候,佛对于阿难以及在场的所有的大众,产生了更加的慈悲心,打算把最殊胜的陀罗尼(意思就是总持,代表了一切的法义,现在往往把它等同于咒语。),也就是一切诸佛的秘密,也就是一切佛法的精华,也就是一切禅定的最佳修行方法,告诉阿难以及在座的大众。
佛说:“阿难,你虽然博闻强记,听了我所说的很多法门,但那也仅仅是增加了你的记忆而已。你对于如何细细密密地进行禅定思维,还没有摸到正门。你现在就要仔细的听好了,我再一次给你们大家好好地讲解讲解,不但是你们,同时也能够帮助未来的学佛的人,还有有断除漏失烦恼的人,都能够证得最上菩提的正果。听好了!”
佛说:“阿难,之所以一切的众生一直都在轮回中沉沦起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都是因为众生并不知道两种根本;现在我则要再次告诉你们,众生不知道两种根本之后,就会表现出来两种颠倒的错误,或者说错误的分别认知,或者说根本的两种妄念,只要这两种错误存在,就会一直轮转于业果轮回。究竟是哪两种错误观点呢?一个就是众生各自的分别不同的虚幻业力所见;另一个就是所有众生共同的虚幻业力所见。”
“什么是各自不同的虚幻业力所见呢?比如说,有一个人,他眼睛生了病,当他用他的生病了的眼睛看黑夜之中的灯光的时候,会看到灯光的周围出现了五彩的光圈。阿难请你说说看,这个五彩光圈,是属于灯光的色尘表现呢?还是属于见性的色尘表现?”
佛不等阿难回答,自己就接着说:“阿难,如果说这个五彩的光圈,是属于灯光的色尘表现的话,那么,没有生眼病的人同样看这个灯的时候,为什么却看不到同样的五彩的光圈呢?为什么这样的五彩光圈,只有那个生了眼病的人才能够看到呢?如果说那个五彩光圈,是属于见性的色尘表现的话,那么见性都成为了色尘,那个眼睛生病了的人所看到的五彩光圈,又该叫做什么呢?肯定不能称作是见性吧?”
“再者说,如果这个五彩光圈,不是灯色,而是离开了灯色自己独立存在的话,那么当患了眼病的人,看灯盏旁边的屏风、吊帐、茶几、桌台的时候,也应当能够看到那个独立存在的五彩光圈啊!可是他并没有看见;如果说这个五彩光圈,不是见色,而是能够离开了见性而独立存在的话,那个生病了的眼睛就不应当看得到它,可是却分明看见了。因此阿难,你就应当知道,这个五彩的光圈,本来就只是灯光而已,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才把灯光看成了五彩光圈,况且所有的所见,本来也只是本心的幻相而已,因此说,这个五彩的光圈和看到这个五彩光圈的眼睛,都是病了的。而我们能够知道这两个都是病态的这个本心,才是没有生病的。所以说阿难,我们实在不能说这个五彩光圈是属于灯色,还是属于眼色(因为灯仅仅能发光,眼仅仅能接受光,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五彩光圈),更不能说这个五彩光圈不是灯色,不是眼色(因为如果没有灯光,即使眼睛生病了,也只能看到黑暗,不能看到五彩光圈;同样即使有了灯光,在没有病眼的时候,还是不能看到五彩光圈的)。”
佛在这里有做了一个比喻:“就好像我们在挤压眼睛的时候,会出现第二个月亮一样,这个第二个月亮,既不是真实的月亮,也不是月亮的影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月亮,是靠眼睛被挤压才显现的。明白道理的人就更不应当说这个挤压的动作就是第二个月亮的根源,也不能说这个第二个月亮是存在的,是不存在的,是属于见的,是不属于见的,这些判断性的论调,都不应当说的。这个道理和眼睛生病的道理一模一样。本来就是病眼所致,哪里还谈得到五彩光圈是属于灯,是属于眼,还是不属于灯,不属于眼,这些论调都不应当说的。”
佛在这一段关于五彩光圈的论点,我们很多近视、散光的人,其实很早就经历过了。当我们眼睛开始有了近视和散光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在晚上看月亮或者灯光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这个灯光的样子好像变成了四边形或者多边形,而且还在周围带上了彩色的光圈,看上去真是非常漂亮!想当年在中学的时候,本人因为发现了这个变化,戴上了眼镜,因此写的一篇作文《我近视了!》还被当作范文当众朗读呢!
虽然当时我能够明白这种灯光和月光的变形和五彩化,根本的原因就是我的眼睛生了问题,我的眼珠子前后的长度变得更长了,而且也不是很标准的卵形,出现了一些不均等的变化,因此才会出现光线进入眼球之后,不能很好地聚焦,才导致了视线的变形和模糊。却没有能够像佛在这部经中讲得这么清楚。
那么,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眼中的这个世界,从究竟的第一义上来说,也仅仅是存在着本心的幻相而已,可是在我们执著的作用下(好像眼睛生病了),不太好的,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甚至还因此而产生了要征服这个世界的层出不穷的想法,为此,在世界中血拼,痛苦不堪;好一点的,会明白一些,希望不再产生这样的执著,但是却会反过来,就想着要断妄念,要清净、要成佛,成就佛刹土,也同样是痛苦不堪。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第一义的究竟层面上来说,不管你是看见了五彩的光圈,还是看见的黑白光圈,其实都属于病态,既不能去执著这个光圈的存在,更不能说这个光圈和本心毫无关系。因此,从这条道路上,我们也能够摸索到本来空有双运,难分难离,又没有和合相的这种特征(当然在言语上的描述,也仅仅是能够无限地接近而已,还属于那个指着月亮的手指头而已)。
佛刚才讲得是众生个别的虚妄所见,现在佛接着讲众生共同的虚妄所见。佛说:
“阿难,我们所处的这个阎孚提大洲,除了四处浩瀚的大海水之外,海水之中还有三千洲的陆地。从我们所处的大洲中央,继续向东向西,差不多还有两千三百个大的国家;其他的小洲,分布在广袤的大海之中,有些小洲上面有两三百个国家,有些小洲上面则有一两个或者三四十个国家不等。阿难,我们现在来假设一下,在这么多的小洲当中,有这么样的一个小洲,这个小洲上只存在着两个国家。其中只有一个国家的人遭受了不好的缘分,导致那个国家的所有众生,同时能够看到种种不吉祥的征兆,比如说在天上看见了两个太阳,两个月亮,或者还看见了日晕月晕日食月食以及流星等等大家都认为是恶兆的种种景象。可是这种种不祥的征象,也仅仅只有这个国家的众生才能够看见,同在这个小洲上另外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些恶兆,更不用说是看见了。阿难,在我们做完了这个前提假设之后,我就用这个假设的内容,来仔细地给你分析分析。”
佛说:“就好像前面我们所讲过的众生个别的虚妄所见一样,虽然能够看到灯光上出现了五彩的光圈,好像铜镜一样,但是终究还是因为眼睛生病才显现出来的。这个病,可以称作‘见劳’,是见性疲劳产生的幻相,五彩的光圈也并不是见性本身的表现。而且我们能够知道眼睛生病的这个‘见性’,并没有什么‘劳相’,也没有什么问题。就好像你今天坐在祗园当中,可以用眼睛看见山河大地以及种种众生一样,所有的这些所见,全部都是因为从无始以来,你的‘见性’生病了,才造成的虚幻之相。你的见性和所见的因缘法,都好像就在你的眼前一样,但是你那本来的自我,本来的真心,只因为这个虚妄的‘见性’和‘所缘’,才有了外部世界的形形色色;如果能够觉察到见性的虚妄病态,则直接就恢复了本来的觉心。当你还未觉察到外缘属于虚妄病态的时候,这个觉也就只能表现出病态的觉,也就是‘见性’了。也只有等你明白了本来的觉心,从来都不会生病,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见到了‘见性’。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够称作是觉闻知见呢?!所以说阿难,你现在能够看到我,看到你,看到整个人世间,看到所有的十种众生,这些全部都是你病态的所见,这并不是说真正的见性生病了,因为这个见性本来就是清净玄妙的;本性并没有生病,因此不能说是‘见’。”
佛接着说道:“阿难,这些众生的相同的虚妄所见,就好像刚才的个别所见的那个病眼之人一样,这一个眼睛生病了的人,就可以看成是那整个一个国家之人,病眼之人所看到的五彩光圈,是因为眼睛生病才看到的;而这个国家的人们,则同时看见了所有的这些不祥之兆,同时看到这些恶兆的原因,就是共同的业障,也都是从那无始以来的虚妄所见导致的。原本阎孚提三千洲当中的国家众生,以及四大海,乃至娑婆世界,乃至十方所有有烦恼有痛苦又漏失的一切国家和众生,全部都是本来清净没有任何漏失的玄妙真心(所显),因为产生了虚妄的见闻觉知,因此也就通过因缘和合,而显现出了虚妄的生,和虚妄的死。如果能够远离因缘和合,也能够远离不合和,也就能够从根本上除去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也就能够圆满证得菩提果位了,也就能够恒常安住在本来清净的原始状态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