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讲解《宇宙万有本体论》文字实录18—18

西方依正,“元是自心”“十万亿刹”经过十万亿的三千大千世界,“不逾当念”就当下一念,也不会超过现前当下一念,何以故呢?“诸佛法界,遍摄遍融,诸佛法界摄一切九法界,诸佛法界融入九法界,所以叫做诸佛法界遍摄。摄,底下加:九法界,融就是也是融九法界,诸佛菩萨,诸佛法界,遍摄九法界,也遍满圆融九法界,“一念无量”为什么“一念无量”心性是一,妙用是无量,一念是心性,无量,拥有无量的妙用,“体合虚空,”我们这个心性的体合于虚空,为什么用虚空一直在比喻这个心的体呢?就是绝对的意思,绝对没有来去相,所以念一个阿弥陀佛,就遍一切佛,一即一切。还好我们有讲《华严经》的思想,“念一弥陀,遍一切佛,无量光寿,摄无不尽”光是指空间,寿是指时间,无量就是无尽,无量光寿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的本名,阿弥陀佛翻译成中文叫做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包容无尽的虚空跟无尽的时间,那么时空都容得下,无量的时空都达到了无尽,那当然就是摄无不尽,摄尽了无量光,摄尽了无量寿,念念遍彻,无边刹海,每一念都见性,用这个虚空的念悟到无生的念,念念遍彻无边刹海,为什么无边刹海呢,因为无生就是无止尽,刹海就是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当我们用心性念佛,这一念就遍无量无边的三千大世界。“念念普周,虚空法界”念念都周遍了虚空法界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全心是佛,全佛是心,了境唯心,了心即佛”其实这个都在表示不二法门,念佛就是念你的心,念我们的心就是念佛,全部的心就是全部的佛,全部的佛不离开这一念心,当我们念佛念到寂静处,你就了解一切的境界都是你的心,了心就是佛,“念念不忘,心心无间,”念念不忘记佛号现前,心心没有间断的念佛,底下四句就比较难一点了,因为一般看不懂的,“无佛外念,能念于佛,无念外佛,为自所念”这一定看不懂,这一句话什么意思呢?无佛外,中间加三个字,尚有一念,能念于佛之念,意思就是佛当下就是心,就是念,不能离开佛以外还有一个念头去念另外一个佛,还产生一个能念佛的心,这个念头不可以的,叫做无佛外,尚有一念,能念于佛之念,意思就是佛以外没有另外一个能念佛的念头,没有,就是这个意思,底下,无念外佛,为自心所念,无念外,加:尚有一佛可念,无念,尚有一佛可念,念头以外,没有一个佛可念,底下说:为自所念,就是皆为自心所念,能念的念头,所念的佛,其实就是念头,就是我们的心,没有能念,也没有所念,所以这两句的意思就是,第一句,再讲一遍,佛以外,没有一个佛以外,还有一个能念的佛,没有一个念头以外,又产生一尊佛,没有,产生一个佛可念,因为都是自心所念的,因为没有能,所。“自性念佛,念自性佛,”那么就是弥陀的心性跟我们的心性是一样的,即心就是佛,这是最高的禅。即佛是念,这个就是最高的佛,即心即佛,净土宗叫做“即念是佛”禅总叫做即心是佛,那么这心跟念是不二,那么所以念弥陀就是无上禅,对不对,我们修学禅宗就即心是佛嘛,现在净土宗的最高境界,即念是佛,念佛念到这个最后这个念头就是佛,那么心,念跟佛是一如,那么禅宗是心佛是一体的,那么念跟佛,跟禅宗的心跟佛,心跟念就是不二,“即佛是念”佛就在现前当下一念,叫做即佛是念,即佛:现前当下这一念佛就是现前这一念,“虽念亦无,能念所念,”虽念佛也无所谓能念之念,所念之佛,这整句的意思是这样,虽念佛也无所谓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就是这个意思。“盖以能所,皆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性,能念的心空,所念的佛也是空,“故终日念,而未尝念,”未尝念就是空,也不曾经念佛,虽念也不念可念,“念性本空”你找来找去,也找不到一个念可念,“即念无念,念无念相,”叫做即念无念,念无念相,即念当下就是无念,念而无念,即念而无念就是念头,就是当下就是无念,念而无念相,虽念但是没有念相,不着一个念佛之相,则“无念自念,万法皆如,心佛不二,寂而常照,光遍十方。”为什么,重视那个照,照的话就有光,就光遍十方。“照而常寂”注意那个寂。这个寂:寂静,那么寂静就是指寿命,寿命是人类刻画的,意识刻画出来的,所以叫做“寿穷三际”寂而常照,注意那个常照,那是依体起用,所以就光明遍照,那么这个照而常寂,是摄用归体,那么体就是寂静处,就时间全部停止,寿穷三际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遍于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这个意思,寿穷三际就是表示不生不灭,一个人寿命通达过去,现在,未来,那你说他哪里有生灭呢?如果我的过去,也有我的生命,现在也有我的生命,未来也有我的生命,那所有的时间就停止了,我们为什么时间停不止呢?我们有分段生死,我们活到七八十岁快死掉了还没有见到本性,还没有证到如如,万法皆如,心佛不二,我们当然很怕死,会分段生死,因为死了以后再去转世,对不对?所以没有办法寿穷三际,象佛陀的话,化生灭为进入不生不灭,照而常寂哪里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又可以遍满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叫做方便说,方便有,其实没有,“无量光寿,即是众生”加一个之,即是众生之“本觉理性”底下加“之佛”,无量光寿就是众生的本觉理性之佛,要这样念,三句要一起念,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我们众生本来具足的觉性,这个理性之佛,无生理性之佛,不可得之佛,佛性,“持名即是,始觉合本”合本,底下加一个觉,始本不二,始就是始觉,就我们开始修行,开始觉悟了,本觉就是本来的觉悟,持名即是:持名念佛,就是我们现在开始持名念佛,始觉和本觉开始觉悟叫做始觉,恢复到本来的觉悟,始本不二,始觉跟本觉是不二,不二觉,但恢复到绝对入于绝对,绝对不来,绝对不生不灭的觉性,“生佛不二,依正不二”众生跟佛,不二,依报,正报也是不二,为什么?底下再看,“净秽苦乐”不二,肮脏的世界那么就是苦了,清净的世界就是快乐了,净秽是对立二法,苦乐也是对立,“欣厌是对立,取舍也是对立,烦恼菩提是对立,生死涅盘是对立,从现在开始万法进入这个本觉理性,绝对的平等。“悉皆平等,无有二相,”简单讲这个统统是不二,为什么讲不二呢?这八句,生佛不二,依正不二,净秽苦乐不二,欣厌取舍不二,烦恼菩提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悉皆平等,无有二相,这是描述不二法门,为什么,因为万法唯心所造,心无形相,心无对立,对立是分别,对立是烦恼,对立是执著,有执著就有二法门,有分别就有对立法门,那么如果不执著,不分别,那么融入这个毕竟空,那就没有这个对立相,“以实相的心,念实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法界是什么,一定要用我们现在的哲学来诠释。法界就是绝对的本体,绝对的本体界叫做法界,否则没办法解释法界是什么,我们这一代的众生很少有研究华严,如果不用现在的权巧方便的来解释法界,实在不知法界到底用什么来诠释比较好,所以我用一个最简单的具体的观念,什么叫做法界,绝对的本体界叫做法界,以法界的心念法界的佛,以绝对的心念绝对的佛,“一念实相,一念是佛,念念实相,念念是佛”那不是平等吗,“即是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拿佛陀的愿力来当作自性清净的用功的着力点,那么他的无量光,化做我的无量光,多棒的一个法门,谁说这个净土念佛法门是老太婆迷信的法门,告诉诸位,华严法门的浓缩就是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浓缩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上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也可以证入即心即佛,也可以进入华藏世界,也可以证到华严的大法,就是持名念佛这么简单,只要你专注一心,所以说无量光寿,“法界之体”“平等本际,竖穷横遍” 竖穷是指时间,横遍是指空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早上打板就是打这个,翻过来竖穷三际,在翻过来横遍十方,有一个居士很好笑,以前这个还没有徒弟,一个信徒来,我就跟他讲,哎呀,这个文殊讲堂就是没有板可以打。他跑去买一块切猪肉的菜板,说那个要给我打板,哇,你实在太可爱了,这很严重了,打板哪是用这个板,所以这打板上面就是写几个字,“十方净土,现于一心,一心遍于,十方净土”一心就绝对的法界。遍于十方净土,当然不能离开这一念心。“心思路绝”就是不可思议,心里想要去分别,对不对,不可能,思想想要到达都不可能,这个路是不通的,心想要去判断,思路想要去达到,这是不可能的,叫做心思路绝,就是不可思议,“根尘顿脱”六根,六尘顿脱,全部放下,所以像我们打过这个煮云老和尚的精进佛七,那个煮公上人打佛七很严格,这实在是精进佛七,讲堂的佛七那叫做快乐佛七,那叫做度假佛七,我们以前去打那个佛七,哦,快死掉了,有一次去万佛寺打佛七,煮云上人主七的,他要禁语,一定要过午,晚上不准你吃的,一天九支香,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再来,每天要拜一千拜的佛,念两万声的佛号哦,这个中间九支香念的统统不算,有时候念得紧张得要命,包括晚上睡觉你就是要赶那个数目,我都拜到这两只腿,都没办法下楼梯,因为读大一的时候就听到了正法,就去打这个煮公上人的佛七,哎呀夏令营赚到了,好好,去看看,不晓得这么苦,事先知道这么苦,可能不敢去,去的时候,煮云老和尚就很高兴,来啊来,很好。不知死活才去,去的时候就开始讲规矩,这规矩就讲了一天,吃饭怎么拿,筷子怎么拿,海青怎么搭,走路怎么抄手,后面的藤条,香板都在后面,念阿弥陀佛一睡觉,手一放下来,后面,啪,就打下去了,一下子就醒过来了,再念,阿弥陀佛。。。早上两三点就要起来。煮公上人说:我打你这一次的佛七就要破你一生一世的纪录,一生一世没有只睡两个钟头,没有过午,在这以前,没有拜以前拜,念两万声。。。但是感应特别多,你晓不晓得师父第一次去打佛七的时候,一次在斋堂感应,一次在佛堂,在斋堂感应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我先上个厕所,一起来没办法走路了,累得实在没办法,突然间一下子一天睡两个钟头受不了的,到斋堂的时候,坐着睡着了,咦,虚空当中佛号现前,那么佛号有多美呀,象立体,斋堂里一个人都没有哦,哇,那个佛号之美的,让你听到那个声音,好象极乐世界虚空当中,那个声音之美你不会形容,这世间绝对没听到的。再来第二次感应,是在用功到第五天的时候,在大殿里面在念《弥陀经》在往下一看,统统是金色的,奇怪,有没有看错,再看还是金色的,我以为是幻想,再看看,还是金色的。但是叫我现在吃那种苦,实在没有办法,你回想起来,那时怎么有那么大的意志力,所以明年我们打两次佛七,一天睡两三个钟头,手一放下来,香板就过去,打到他吓得屁滚尿流,我告诉你,你会很感谢师父的,真的,百分之一百的人,那个讲感应的人有多少,你知不知道,有一个癌证了,有一个妇女,要做护法居士,说:煮公上人,你要慈悲我来做护七,有空就进去打佛七,她也跟我们进去拜。念了一个礼拜后,医生说:你这要吃药怎么样,再去扫描,肿瘤没有了,她就觉得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这个打佛七不只是求生极乐世界,现前就马上可以消灾解难的,万法既然唯心,心化作佛,佛就没有灾难的,我们五蕴身全部化作阿弥陀佛的清净身,业障立刻消除,有很多那个疑难杂证没办法治疗的病症,统统在打佛七打好的,所以,记住,以后打佛七以后用硬的来,记住师父的话,大声念佛。所以说,说实在话的,我打过十三次的精进佛七,这个根尘顿脱,“境寂心空,心佛一如”这个 我们有品尝到短暂的法喜,那个时候是刚大学一年级还没有这个理上的悟。那不是象现在了,现在这个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教上,心性上,那现在没什么问题,以前刚一开始都在事相上面用功念佛,但是感应特别强烈,所以一定要开检讨会,法师先讲,然后再在家居士,讲到后来法师会很惭愧,因为法师都是比较。。。久了比较油条,感应的统统是居士。而居士里面感应的又特别是女众,这就很奇怪,女众可能有身心俱苦,身心都是觉得很苦,所以女众特别用功,感应的也特别多,真的,男众要有志气,所以讲到这个,这个心思路绝,根尘顿脱,那么极乐世界现前,师父在身上有发生过。下面,“境寂心空,”因为唯心所造,没有这个境界,心,境寂就是空,心也空,外也空,内在也空,心佛一如,无念无心,佛亦无得,那就是绝对了,这几句都在形容绝对,要注意看,无念,绝对,无心也是绝对,佛也无得也是绝对,“念念绝待”就是念念毕竟空,“念念圆融,圆显本空”圆满的显现性相不二,本空就是性相本空,加两个字,圆显性相本空,凡所有相就是绝对的本性,简单讲所有的相都是清净妙明心中所影现出来的世界,我们的心如进入了绝对真空状态,那么这些相就是我们本性化现出来的,但莫住着就是本性,“顿契灵源,”刹那之间契入不可思议的灵源,就是我们所谓的最究竟的觉性,“内外身心,一时透脱,”因为悟到毕竟空嘛,“正恁么时”就在这个时候,“妙体圆彰”不可思议的体性是圆满,彰就是显露出来,所以一个悟道的人,他走到哪里,任何时空的架构上他统统是妙用无穷,智慧的展现,他绝对不会有无明,象愚痴的众生。“青天彻露,亲见本来,得证三昧,百千法门”青天彻露也就是万里无云万里天,彻露就表示一尘不染,完全显露出来,有这个乌云就有遮障,青天彻露,就是蓝天完全显露,就是没有乌云遮障的意思,就会亲见本来的面目,能够证到三昧,自性的三昧,那么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这具足就是什么?体,用具足,毕竟空的体存在,不可思议的用亦存在,但是是不二,体就是用,用就是体,咸皆具足,“念佛法身,直指自性,”你看,这还是禅,最了不得的禅,念佛法身,要见佛的法身,从二个重要的下手,要见佛的法身,第一个要从无相下手,不着任何一个相,第二个在平等心,要好好的用功,平等心,只有平等心能够见法身,有参差不齐,刹那之间生灭分别执著,都没有办法见到佛的法身,那换句话说,要见到佛的法身就要不着相。就是无相,平等,才有办法见佛的法身,这两种功夫,要下很大的功夫,直指自性,一直通到我们的自性,“不离此心,而成正觉”不离这个心,而成就无上的正等正觉,“是为一乘,中道了义”这是一乘,一乘就是佛乘,中道了义,了义是对不了义讲的,中道是对空,有讲的,中道就是绝对,不落入空,不落入有,叫做中道,了义就是对不了义讲的,这是大乘佛法叫做了义教,小乘的佛法叫做不了义教,了义叫做究竟圆满菩提,叫做了义教,可以成佛的,成大乘的佛,小乘不是了义教,他最多只能证小乘佛,那个就是证阿罗汉果,所以这个了义教就是大乘究竟圆满菩提的法,不了义教就是意识心,生灭的意识心取舍的远离,那么就是不了义教,“此理一心,上品可阶”这个无生毕竟空的理一心是绝对是上品上生的。“事不须理,理必兼事。”这什么意思呢?事就是事相,一个人对理并不是很了解,就算他不认识一个字可是他深信切愿。法师讲经,法师的劝告,那么就算他执著好了,事相一直用功,深信有一个极乐世界,深信有一尊阿弥陀佛的愿力,而且深信我一定要往生,就凭这个就好,就一定往生。所以事不须理就是当我们专注一心用功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悟到这个无生的空理。理必兼事,就算你悟到了无生的空理。可是还有什么?为什么要兼事呢?因为还有习气,微细的烦恼,所以听经闻法听得多,不一定能够断烦恼,但是如果听了吸收真正的观照,一针见血的观照,彻底的放下身心,这就是真正的获益。所以事不须理,理必兼事,意思就是当一个人不懂很深入的佛法,但是他诚心诚意的念佛,这个他在事相上用功,不一定要深入的悟理,觉悟之理。但是一个人一直听经闻法,但是一定要实际的去念佛,去拜佛,去持咒,去观想,去观照才受益,“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修就是要加紧用功,精进的意思,不是说哎呀!佛法拿来当作学问用,不行,要定功课,要一天拜多少拜,要礼多少佛,因为我们不是六祖慧能大师那种根器,那么利呀,是不是,一闻就千悟 ,一了就百了,我们没办法了,所以修德有功,要好好在事相上下一点功夫,我们的本性才慢慢的显露出来,性德方显,所以修德是后天用功的,性德是先天具足的,“机缘成熟,妙慧相应”妙慧就是不可思议的智慧,“三昧成功,定中见佛”不只是见佛,要见到极乐世界七宝莲池,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统统没问题,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统统没问题,打过佛七,得过很大感应的人,什么感应都有,很多人有见过,还有我们打佛七,有一个人见到白毫放光,那个人也是一个病奄奄的一个人,妇人身体是很不好,一天到晚吃药,生病,可是她就非常坚持,煮公上人所规定的一千拜,两万声,拜到实在没办法,累得快昏到了,拜下去一起来时候,哇,这白豪相光,放光明,她一直哭,一直感动一直哭,哎呀,真的,今生今世多么幸运听到正法,真的是有佛菩萨,自己亲见,亲自见到佛的白豪放光,病苦全好了,这是怎么知道的,开检讨会知道的,这个妇人是绝对不会打妄语的,她是非常老实,那人格是保证的,所以我们要晓得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心中,随时指导我们,随时都给我们传真,给我们瑞相,给我们讯息,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只是我们没有信心,只是我们一直掩埋在无明的坑洞里面,不知道而已。下面,“三昧成功,定中见佛,忍证无生,即便契入”忍证无生,把那个忍搬到下边来,就是证无生忍,就是证毕竟空,忍证无生就是证无生忍,即便契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绝对的空,涅盘,大般涅盘,“趣如来地,净因成就,娑婆报满”报满就是尽了,报尽,念佛,就是把阿弥陀佛的福德因缘,拿来我的心里来起作用,你想想看,这功德有多大,难怪这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对不对,你的心如果跟佛的心是一模一样的话 ,我们常常讲,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怎么解释呢?我们念了老半天为什么没有功德无量呢?我们念了老半天怎么没有断烦恼呢?没有罪灭河沙呢?为什么,你用意识心念,这句只指用本性念,不生不灭的本性,第一义谛念,大般涅盘的心念,不生不灭的心性念,当下他就是念佛一声,功德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那么就算我没办法证到无生,那么来拜佛,来念佛,也是把无量寿,无量光,来作为我们心中的因,将来我们感得无量寿,无量光的果,还是一样的,就弥陀的果来当作我们的因,你想想看这个有多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娑婆报满,“预知时至,身无病苦,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这个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不晓得看了多少人预知时至,身无病苦,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连那个下下根器的那些老女人,老居士,都是这样坐化,真了不起,“异香天乐,现诸瑞相,不受恶缠”意思就是不为病苦所缠住,恶缠当然这个是指病苦或者是天魔外道,有的人临终的时候大叫大喊。“不受恶缠,径登净域”直接就到达极乐世界 ,“永出生死,获不退转,”那就得到八地的不退转地了,“顿入圣流”就进入圣人之流,“高预”弥陀“海会”,“与诸上人”就是诸位上善人,“俱会一处”他没有恶缘,统统是善的朋友,哪里碰到的都是善知识,不象我们娑婆世界,哪里碰到都是恶知识,知见不正,乱说一通,叫你上西方,不来,叫你下地狱的,拼命冲,度都度不来,“殊胜缘中,普闻法音,”在殊胜的因缘当中,因为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嘛,这是殊胜之缘,普闻法音,“演畅实相,开阐一乘”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这个对我们今天听经闻法来讲都很简单,开阐一乘,就是绝对的一佛乘,单刀直入就可以成佛了,圆顿这个觉性,“纯说甚深,第一义空”完全是讲第一义空,实相的道理,“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究竟宣扬要妙,诸法之不可思议之要,“闻法增进,深达实相,获大法利,豁然悟解”。突然贯通了,顿悟,“证无生忍,入于正位”注意,正位叫做正定聚,正位就是一定成佛,叫做正定聚,我们有三聚,一个正定聚,一个邪定聚,一个是不定聚。什么是邪定聚呢?凡夫外道叫做邪定聚。什么叫做不定聚呢?就像二乘人,二乘人有时候一念回光返照就可以入正定聚,所以叫做不定聚。那么什么叫做入正定聚呢?那么就是破无明见法身,证无生忍那一定成佛,入于正位,简单讲就是一定成佛,“神通无碍,诸根明利,见佛授记,成就功德,”佛就为我们授记,说:你经过多久尘点劫可以成佛,在什么国成佛,佛号又叫做什么。以前有一次我去台北,那一个人,那不发这种愿,那多没意思,他跟我讲这一句话,太好笑了,成佛,那多没意思呀,每天都快快乐乐,神通自在有什么意思,要象普贤菩萨才有意思,要有一些事情做,很忙嘛!度这个微尘刹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在念普贤菩萨,需要他的帮助,无量无边的尘沙世界都念文殊师利菩萨,他要帮助,这才有意义嘛,所以,他说:我不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早日成佛,我不要,我要做菩萨,或者做地藏菩萨,永远的做菩萨,才有事情做嘛,否则,你做佛整天坐在那边,(笑)。自己想象,他自己想象佛就是坐在那边整天就没什么事做,他要象地藏王菩萨的忙,要想文殊菩萨的智慧,要像普贤菩萨,他每次都这样讲,那你不能说他错啊,对不对?我说:哦,愿力可嘉,师父还是很赞叹你。这护法居士发这种愿,不往生哦,你不要以为,这么傻,大家都要往生,他认为发愿往生的是傻子,所以这世间什么人都有,那我是不一样,你们要发愿,那你们留着好,对不起,我先走了,我还是要到极乐世界去,我跟那个人看法绝对不一样,留在娑婆世界要很有把握才有办法,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先到极乐世界去。底下,见佛就授记了,“成就功德,还以大悲,回入娑婆,化身无数,遍十方刹,以诸方便,广行化利”广大的行持这个度化众生,利益众生,“令发菩提,悉得解脱,悲智双运,不能说只有慈悲,没有智慧,也不能说只有智慧,没有慈悲心,只有智慧没有慈悲心,就怎么样?就不想度众生了,自己解脱了,那么只有悲心,那么没有智慧呢,那么走不出,解脱之路,跳不出这个束缚,对不对?因为只有慈悲啊,我想救你,可是他只有慈悲,他没有智慧,他没有办法指导你。所以悲智要双运,“绍隆三宝,稳成佛果,今遇此缘,决志受持”,我们今生今世碰到这个净土法门,你们要像师父发的愿,就是机关枪按在后面,你一定还是要念佛,就是人家要砍头了,你还是要念佛,还是修净土法门,决志受持,“倾心归诚”倾全力以赴,报最诚恳,“尽报精修,”尽此一报身,精修就是专持佛号,所以我告诉诸位,《弥陀经》阿弥陀佛佛号是最重要的,要记住师父的话,不管你怎么安排功课,《弥陀经》跟念阿弥陀佛佛号是最重要的功课,其他你要持咒,观想,都安排在其次,尽报精修,“翘勤发愿”翘勤就是很仰望,很认真的诚恳的发这个愿,“毕命为期”今生今世到最后一定不改变,“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入不退地,坚定正信,发起无上,大菩提心,”怎么能够做大菩提心呢?比如说:师父说:哎呀,如果你们听到正法,要把佛法传出去,你们如果不会讲经,你们可以把录音带,文殊讲堂印的书,大量的推广,这个就是菩提心,但是大菩提心一发,就是你的仇人,就是你的敌人,都不可以恨他,想办法度他,这是大菩提心,而且无量无边的众生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大菩提心发大,莲花品位就高,底下“具足悲行,”悲就是拔苦,要拔众生的苦,看到众生有苦,就像自己的苦,“以广其福,圆融慧解”圆满的融入智慧,解就是悟,智慧的解悟,“以深其智”圆融慧解就是圆满种种的智慧来深入他的智慧,“彻悟一心,圆修万行”什么叫圆修,就是圆满,一下手就是法界,一下手就是无相,一下手就是平等,空,毕竟空,这个就圆满了,只要有相就不圆满,只要有分别就不圆满,有执著就不圆满,有颠倒就不能圆满,这个圆一定要跟空,毕竟空,第一义相应才叫做圆,圆修万行,所以修不要说只有修万行,要圆修,“所修善根,皆悉回向,”有的人讲,说:师父,我从早上一直念佛到晚上,是什么时候才回向?是念完二十万遍再回向吗?我说:不,早上念,早上回向,念一个钟头,回向,两个钟头,还是回向,比如说我持毗比卢遮那佛,发愿三十万遍,我念,今天念一千,明天念一千,都不回向发愿,不行,马上念,马上回向,为什么呢?因为你不晓得生命什么时候结束,你要等到三十万遍念完了,还没等到就死翘翘了,你什么时候死都不知道啊,所以任何的时间持咒,念佛,马上就一定要回向。“尽虚空皆,一切众生,疾速出离,烦恼深渊”很快出离这个烦恼的深坑里面。“顿尽无明”在刹那之间见法身破无明,“咸离尘染”六尘之污染,色,身,香,味,触,法的污染,分别颠倒的污染。有的人讲:师父,我做生意呢?怎么办?没关系,等一下注意听。我做股票,有的人问师父:我可不可以做股票,可以,绝对可以,只要政府合法的,统统可以,就是政府合法发彩券,你都可以买,因为不犯法,这当然是讲得比较宽广一点,但学佛的人能不要那就最好。比如说你现在做生意也好,开医院也好,买卖股票也好,在菜市场卖菜也好,上班也好,我们要有一个观念,我所赚的钱就是要护持三宝,这些众生钱都乱花,我把他赚起来的时候,供养三宝,护持三宝,使佛教更兴盛,经典印得更多,这样不错,所以有很多人,比如说:哎呀,我做生意,没办法不得不打妄语,我说:看你发什么心,因为做生意不打妄语这很难的。你不做生意都打妄语打得。。。。对不对?自己开方便,何况做生意。好了,那么这打妄语,内心里面也不要难过,内心里:我打妄语是为了方便,希望赚更多的钱去做什么?护持三宝,使这个佛法僧三宝,更兴盛,众生更有福,那么这样子,发这个心是正确的,你内心不要难过。有一个人他就是这样子,以前做生意做得不错,有一次他心血来潮就受菩萨戒了,受了菩萨戒以后,卖这个衣服,也是一样,跟以前习气还是一样,他受菩萨戒,就说:哎呀!这件衣服八百块,其实前面也没什么,他就跟人家讲,前面那个开价一千二我都不卖了,其实哪是真的,假的,自己在那里吹嘘,你八百福报大了,前面一千二我都没卖他,我看你年轻,你上班的,没关系啦,我跟你结个善缘,卖给他赚了四百,还推给他一个人情,生意人手段很高招,他还要感谢你。哎呀,他打妄语后内心很难过,跑来师父这边,哎呀,我受菩萨戒了,不好意思啦,已经赚了四百了,还说人家怎么样,我是不是犯戒了?我说:是犯了,你第一句话妄语,没有人跟你开价一千二嘛。你就说:八百,买不买,你就跟他说一百万都不犯戒,他买,心甘情愿,也不犯戒。不要说,这件都没有赚,这明明有赚,这就是犯妄语戒。所以买卖的时候,定价定得高,最好静默,他看一看,他问,就笑一笑,你慢慢的看吧,合意的话,你觉得不贵才买嘛!这句就没有妄语,要会讲话,要懂得钻法律漏洞,要会讲话,就像忏公一样,忏公很厉害,门口长了一棵树,树好大啊,好大一棵树,枝叶都很宽,都挡住路线,他过来就:恩,益谦!这个树木挡住门了,你知道怎么处理哦。我知道,拿锯子。。。 然后,忏公看了:恩!不愧是大智慧的人,他没有犯戒,你知道怎么办,他没有犯戒,他没有叫我砍。忏公就: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啊。我知道,知道挡住路了,当然要砍掉了,好厉害的,做法师就是有一个好处,他就会逃避这个法律责任。底下,咸离尘染,“还本净心,皆得涅盘。第一义乐,皆得往生”还本净心,皆得涅盘,第一义乐,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住无所得,劝诸众生,悉皆发此,幻化菩提”那有菩提,菩提不可得,当然是幻化的,就是这个名相都是幻化的,都是不实在的,“悉皆归于,幻化觉海”哪有一个什么觉海可得,觉海不可得,可是又存在,存在又是无形无相,可以感受可是你拿不出来东西来证明什么是觉海,是幻化觉海,觉是对迷讲,我们因为众生迷,所以我们不得不讲觉悟,“悉皆生于,幻化安养,”极乐世界的环境好,乐啊,快乐啊,好修行,没有障碍,“悉皆摄化”统统摄化,摄持化导,“幻化有情”我们有情都是幻化的,五蕴本空,四大无我,五蕴本空哪里有个有情呢?“虚空有尽,此愿无穷”就是修净土法门度众生,回入娑婆度众生的愿没有改变而且无穷无尽,虚空有尽,此愿无穷,这什么意思呢?就算虚空,虚空本来是无尽,就算虚空有尽,可是我的愿还是无穷,表示这个愿实在是大得无穷无尽,“是为真实,能报四恩”四恩写下来,以前叫做国王恩,父母的恩,师长的恩,众生的恩,有的人讲四恩不太相同,“究竟成就,无上菩提”那么我们今天就讲完了,诸位,这本,很重要,很重要,好了,《宇宙万有本体论》就此结束。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