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讲解《宇宙万有本体论》文字实录18—18

“诸佛所赞,经纶所阐”千经万论处处指归都叫你修净土的,“各宗所归,贤圣所趣”记住,各宗所归是什么意思,一切的八大宗派的修行到最后都进入净土,任何一宗到最后都是想要求生净土,那么净土法门是各宗最后的终点,所以净土法门就是八大宗派最后的归宿,这句是这个意思,各宗所归。修禅,破无明见法身,进入佛的净土,对不对?修密宗,三密相应,见佛的法身也是进入净土,修律宗,持律清净,也是进入净土,所以净土法门是个宗派最后的归宿,那我们为什么还不相信净土法门,贤圣所趣,“但信诸法,俱在心内,”因为万法唯心,“诸佛众生,亦在心内”“净土秽土,亦在心内,如是了达,严持净戒,三业清净,力修定慧,理观熏修”理就是无生,那么观,就是透视,万法无自性,那么理观的无生,熏修可以“助发胜智”自性殊胜的智慧,“行世仁慈,读诵大乘”一定要对这个世间仁慈就是十善。当然你有办法你可以捐赠器官,今天新闻报道的任贤齐做代言人,这些捐赠器官的,全国每一年,就是捐赠器官的,签名的有一百人,那太少了,需要器官的人太多了,有的人,尤其基督教的很贴切的,一直发起这个捐赠器官,行善,一直行善,行是行世仁慈,但是要看自己能力,没有能力你还是要考虑,考虑,读诵大乘“依文殊智”文殊是大智,“建普贤愿”是大愿,大行,“一心念佛”依就是模范,依照文殊的智,来效法文殊的智。效法普贤的愿,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等等,这些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既登不退。顿超多劫”“极乐逍遥,阎浮逼迫”有一个一贯道的在电视上讲课,听了就实在是很好笑,他说,你们这些师父啊,要讲清楚啊,往生极乐是要经过十二大劫,他看了几本经典,少数几本,哎,要经过几劫,你们这个就不讲,一直叫人家求生极乐世界,要成佛要多久啊?他的意思就是说那还要很遥远,他是劝着我们,我们从无量劫来到今天已经很久了,你好好的一念,回光返照就可以成佛了,为什么要经过那么久,他说这些师父受人供养,还讲了那些不是正确的观念,只叫人家一直求生极乐世界,却没有讲出重点,他认为这个莲花下品下生十二大劫是重点,意思就是到极乐世界还要经过很久才能花开见佛,这个人就没有看过经典,他不晓得这个极乐世界是事事无碍法界的,在经典这样讲的,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下品下生,比我们娑婆世界入三禅天的禅定的喜悦,超过百千万倍的法的喜悦,我们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在哪里?在三禅天,三禅天就是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娑婆世界最快乐的地方在哪里,在三禅天,而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它的快乐的法的喜悦,超过娑婆世界的 三禅天的百千万倍。因为那个是事事无碍法界,极乐世界的下品下生虽然跟佛的距离很遥远,但是它毕竟是不退转的境界,这个一贯道的在电视上就一直骂出家人,然后说我们受人家供养,不懂佛法,他才不懂佛法,听了就快生病了,这怎么会胡说八道,讲完以后就开始卖药。自己觉得自己就是正法,很悲哀,他不晓得求。。人家诸大菩萨,华严的境界,我看这个人没有看过华严,完全没有看过《华严经》他不晓得这种事事无碍法界多么的神通自在,他根本不晓得,他用他的意识观念以为十二大劫。哦,那么久,这个就是用意识心在说法,用无明在说法,根本不懂法的存在,极乐逍遥,阎浮逼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对这个净土法门不相信,实在是形同木石,“净土法门,远离娑婆,等同禅者,远离愦闹”你一个人一心念佛的时候,你的极乐世界就在你的四周围,对不对?以前在逢甲大学念书的时候,我们深信净土法门,下雨的时候,雨水就咚,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读大学每一个人都会骑这个脚踏车,一个校园那么大,你住在外面或者是你不骑脚踏车不行的,骑脚踏车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学很精进的,哎,所以说这个,不管你是在哪一个状况,听到声音就是念佛声,等同禅者,远离愦闹,水边林下,独处闲静,这个闲就是安逸的意思,很轻安。“其择处所,皆为寻觅,助道因缘”他所选择的住所,听到声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跟着念佛,骑脚踏车念佛,开车念佛,都是助道的因缘,甚至于你走路,右脚跨出去阿弥,左脚跨出去陀佛,连走路都是助道的因缘,不一定要打坐,二六时中在你四周围发生的,统统是助道因缘,“便于专修,西方净国,具异方便”都有特殊的不同的方便法门,便于专修西方净国,“条件优越,胜缘助道,金地琼林”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不得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种种的不同的方便法,条件太好了,就像你今天到美国留学一样,对不对,条件很好,所以往生极乐世界的意思就是什么?先到美国留学,先到极乐世界去留学,胜缘助道,殊胜的因缘助道,金地琼林,琼就是玉的意思,七宝地用玉来当作森林,“殿台楼阁,花香璎珞”七重罗网,“宝网交罗,缯盖幢幡”虚空当中有缯盖幢幡,这个就是人间最高贵,最庄严的佛具。“奇丽严饰”。到极乐世界是“不寒不暑”也不会太寒冷,也不会太热,不会像我们娑婆世界,一热,热死了好几十个人,一冷,冷死了好几个登山者。像我们到瑞士去,瑞士这几天发生不幸,我看了死了十九个人,大家都穿着救生衣哦,在山谷底下,在戏水,因为瑞士都是高山,结果上游暴雨,下这个大雨,下游不知道,大雨水一集中来,三十几个一下子就统统冲过去了,会游泳的人赶快游到树木抓起石头,树木,不会游泳的统统冲过去,死了十九个,我们从瑞士回来就死了。法国一个缆车,掉到山谷八十公尺底下,死了二十几个工程师,我们回来就时候马上就有报道了,所以说,讲一些臭屁的话,也许戴这个(咒轮)去保佑了。我们去的时候没听到,我们一回来就听到这个不幸的。我们坐缆车,一看下去,哦,这好深哦,对不对?他们每次都说:跟师父在一起不用怕啦,搞不好有一次掉下去,只有师父死掉而你们都没有,这是讲讲笑话,不寒不暑,“常和调适”很调适,让人家很舒适,不是像我们这样热得每天都要开冷气,“众妙珍异”都是奇异之宝,“清雅香洁”还有香气呢!“衣服饮食,应念即至,七宝浴池,荡除心垢,”在我们娑婆世界的习气,要洗澡,你到浴池去,水观想到脚,就脚,观想到腰就腰,你怎么观想就到哪里。极乐世界,“珍奇化禽”还有鸟兽还叫,念佛,念法,念僧,“出和雅音,万中伎乐,清畅宫商”,这宫商就是音乐,宫商角徽羽,这个音乐。“自然德风”这个德是指慈悲喜舍,因为极乐世界哪里都是慈悲喜舍的展现妙用,就是风吹来也是慈悲喜舍,佛陀的心的愿力化现的,“吹诸罗网”这罗网一吹,说法了,“悉演无量,微妙法音”,极乐世界风一吹,法音就宣流,多么好的一个世界啊。“皆是助显,第一义空”都是证悟到实相,在座诸位,如果你今天在这里,娑婆世界开悟见性,到极乐世界去那就不是去凡圣同居土,我今天如果大彻大悟去的地方那是实报庄严土,跟大家去的不一样,那么如果说你断了我执,去的是这个方便有余土,因为没有破无明,没有见性,就是没有破无明,那么就是方便有余土,一般来讲的话对于具缚烦恼的众生,去,大部分都是去凡圣同居土,那么它是九品莲花的表法的,是九的N次方,是方便说,是无量品,因为每一个人的心不一样,修的善,恶都不一样,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功夫,都不一样,所以去绝对说,不是只有九品,就像我们现在中国人把它分成十二个生肖一样的,十几亿的人口就只有十二种命运吗?这背后有无量的因缘,无量的条件方便说是九品。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方便分九品莲花,而不是说只有九品莲花,是无量品莲花,就像我们人的命运自己自造作的种种因缘也是无量。但是他分四土,凡圣同居土这个九品莲花,这个方便有余土九品莲花,实报庄严土九品莲花,那个常寂光净土九品莲花,是方便说。佛陀要讲无量品,无量品怎么说呢,是不是,没办法说了,所以说我们要了解是方便,相是无量的,品位也是无量的意思,这一定要弄得很清楚,底下,那么都是来助显第一义空,“六根清澈,无诸恼患”到极乐世界去是太好了,“尘劳垢习,自然不起”你在这里有习气,不好的习气,烦恼,只要你往生极乐世界去,万事OK。“开神悦体,熙怡快乐”换我们现在来讲就是很调和,内,外很调和。我们现在内跟外就是不能调和,我们希望的就是常常让我们失望,而且在极乐世界也不会发生不幸,象庄嘉惠这样的,我看了新闻报道,我就很难过,到SOGO去,广三去,乱开枪,打到脑部了,脑死了,现在肚子里面还有一个小孩子,你看,看起来就是让人家很心酸,结果广三给她七百万,她的员工捐了一百万,其他善心人士。一个人被枪打到这样子,一天多少钱?那也算很倒霉,就那么准,那个时间,那个因缘。只是这个在极乐世界是不会发生这个事情的,因此到极乐世界你就不怕人家从背后开枪。因为事事无碍法界,你有看到形象,可是你打不死他的,他只有影像而已,到极乐世界去也有好处,不必办这个签证,到中国大陆要签证,到那里要签证,还刁难,到日本去签证,到极乐世界不用了,他不只是娑婆世界,他无量世界都可以去,飞行自在,又不用签证,也不必要新台币多少钱,也不要导游,这多自在,多自在的一个国家,像我们现在去国外走一走,这手续多麻烦,所以这个熙怡快乐,快乐得很协调,我们娑婆世界就是乐极生悲,可是极乐世界是快乐得很协调,从来没有这个痛苦的后遗症在后面,神通自在,任意他方,随你去,“智慧勇猛,”你神通自在可以任意的飞行到他方,智慧勇猛“通达”毕竟空的“法性”“仗佛实力,带业往生”,“未断惑业,得预补处”那么就是等觉佛了,得预补处佛就是等觉佛,所以听到极乐世界的人,不认真修持。我说这个人是神经有问题,“永离恶道,亦无魔扰”永远的离开这个恶道,也没有魔扰。“亲近善知识,熏发无漏”亲近大善知识,熏习发展,开发这个无漏的心性,“见佛闻法,得无生忍”,见佛闻法得无生忍,“历事诸佛”就是承事诸佛。“一一授记”“渐次进修,必证佛果”到极乐世界去一定成佛,你不必急着成佛,你就记住我今生今世拼死命的统统全力以赴,一定到极乐世界去,你就一定成佛,不必在这里计较证初果,二果,三果,都不必这样计较,精进勇猛的念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庄严佛土”,成熟善根的众生,“成熟众生”就是成熟那些有善根,有因缘的众生,“文殊普贤”怎么样?“华藏海众,悉愿往生,意思就是连这些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世界,何况我们凡夫,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诸宗祖师,皆生净土”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 ,乃至尽于十方三世,一切世界“修行过程,毫无二致”所以我们现在的听经闻法绝对是功不唐捐。绝对不会白白的浪费,你现在用功你到极乐世界就更容易了,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一讲法马上就悟道,“以缘胜故”因为极乐世界的外在因缘是很殊胜,娑婆成就很难,极乐世界很容易,所以是“难易有差”“此土修行,了悟甚难”这个娑婆世界要了悟难如登天,“先生净国”就是先,加一个,求,求生净国。先求生极乐世界,“然后了悟”,“千稳百当,万无一失”“《大集经》云,末法之中,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我们末法当中一亿哦,一亿个人修行一个得道都不可能,罕一个得道,少了,少之又少,“唯依念佛,皆得度脱”你只要念阿弥陀佛,每一个统统解脱,所以我常常劝这些小乘人,劝这一些不是修净土的人,我一直劝他:你不信,你千万不要诽谤,我一直劝告这些修小乘的,修这些大乘的,说:你不信净土,你千万不要诽谤,那我呢,我是绝对百分之一百万相信,因为我们感应,我的感应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也见过佛,所以,我是百分之一百万的相信,闻过几百次的香,也加持过那个亡者,往生被一盖,助念那种感应,从这个脸发黑到脸会微笑,就知道这个弥陀圣号功德有多大,这个我们都是亲身经历来的,不是道听途说的 ,所以,哎呀,一只枪压着你,慧律法师,你再念佛我就枪毙你,我一样念佛,你就枪毙吧。要到这种九牛不挽的信心,往生极乐之志,是绝对一点都不会动摇,那么唯依念佛皆得度脱。那么我们听到正法也应当要把它传递出去,所以师父下一次为什么要讲《什么是佛法》,这一本就是我在逢甲大学看到初机的,一看到这一本对佛法非常大的信心,有的人说这一本很浅,不,这一本不浅,初机的,老参的,有心于把这个法传递出去的,会对佛法有个正确的观念,《什么是佛法》,很薄,两个礼拜,最多三个礼拜,四次到六次一定讲得完,因为只有五十几个page。又是白话,又很好讲,大家一定要来听,为什么,老参的复习一下,你要把法传出去,你要知道什么是佛法嘛,是不是?你对初学佛法的人讲,讲弥陀净土,除了他很有善根,对不对?对知识分子来讲的话,你有《什么是佛法》这一本给他,度了多少人,我们有一次,你晓不晓得,在逢甲大学有一次书展,佛学社书展,那他就问我,喂,林学长,你认为哪一本可以接引初机。我说这本《什么是佛法》,我们就准备了几百本,结果那一期,这样一直发,一直发,进来的竟然有一百多个初学佛法的人,就是这一本书出去就一百多个人全部加入佛学社。大家都是知识分子。这本有多棒,虽然一点点但是对整体性的佛教有很正确的观念,对其他宗教有很正确的理清界限是什么。因此我们要了解我们今天听到正法是无上的善根。但是 我们不能自私,底下“弥陀本愿,犹如明月”弥陀的本愿,大愿,就像这个明月“无所不照,”“众生念佛,犹如湛水,妙湛总持不动尊的湛,就是光明,清净光明的水,”清净寂灭,水澄月现”。水如果清净,月就影现。“心”如果清净没有妄念,没有颠倒,那么佛就显现了,“念佛机缘,感通相应,承佛愿力,得生彼国,念佛之法,复有多种,古今贤哲,亲验遵行”古代贤能的人,哲就是贤哲。亲自体验而且都遵行的一种念佛的方法,就是什么呢?至简单至奥妙,“无过持名”就一心念佛,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的就是念佛,如果你能够加上观想更好,像我的话都用十念,就像念那个十句的这个灯。一个灯,两个灯。我都是这样观想的,三,三,四的观想,我教了老半天还是有很多人他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所以我就不太愿意讲了,我就观那个一个灯,二个灯,那一个灯里面就写一个佛字,都是光明的,都是光明的,要不就写个阿〈梵文〉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以我念几百声,几千声,心都不会乱,因为你们在打坐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十分钟,你根本就不晓得念几句,我都清清楚楚,我不需要数数目,我久而久之就自然影现出来的,一心不乱,念完十声,你有没有办法一心不乱,你绝对没办法,因为你想要把它定,都定不出来,众生的心是能,所习惯,依靠习惯了,所以你要观想一个佛字,里面放金色光,就象月亮里面有一个佛,中文就好了,你不会观想这个梵文的,你就观想中文就好了,那我是不一样,我就十声,没有我就把念珠放着,就跟着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管你念多久都清清楚楚。一百,手指头一压,一百,压一只手指头一百,两百就压第二个手指头,七八九十就一千了,两千怎么算呢,旧的这压上来,再来就翘上去的,一下子压下来就一千,再上去就一千,再上去就二千,看你要念几千声的没关系,知道吗?然后我就给它分几个阶位,五千声一个阶位,有人念到头一千,喉咙,我弄五个地方,再来头顶,一千,脸,两千,喉咙三千,心窝四千 ,肚脐五千,你念到哪里了,念到头了,念到喉咙了,念到胸了,也可以这样的方法,所以“持名一法”至简至妙,无过持名,持名一法是“彻上彻下”“三根普被”上,中,下,三根都是普被。“九品咸统”九品统统摄受,“慧解浅深,以为浅深”“发心广狭,以为广狭,”意思就是说不管你的智慧有没有大开圆觉,是浅是深,来当作你的心境,境界,因为三根普被,九品咸摄,慧解有浅深,发心有广狭嘛,“一心念佛,不杂妄想,即是事持”事持就是事相的持。这意思就是用意识心在修行,事相上就是用比较压抑型的,专心就好,不要管它,不必观想,也不必教理懂不懂,你不要管他,就一心念佛,这个叫做事相的持名念佛,那么一直念,一直念,念到最后,心只有佛,佛只有心,“心佛双泯”也没有一颗心,也没有一个佛,佛号就是一直跑出来,叫做“一真独脱”就是绝对的心性跑出来了,久而久之专心用功没有能,所,一真法界就跑出来了,那就是心性的功夫,“即入理持”理的旁边就写,无生,就会体悟到生即是无生,念佛就是无所念,无所念就是在念佛,就会体悟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理持就是实相念佛,简单讲实相念佛就是勉强,一开始我们要勉强,勉强一下,白天上班,夫妻吵架,或者是很烦的,为了金钱上,感情上,念佛暂时放下来,放下来,怎么样?事相事持,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实在没办法,哎呀,起来走一走,散散心,因为毕竟是凡夫,没办法,所以,事持,记住,最高的境界证阿罗汉果,事持是从意识心的修持,证到最高的境界,就是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果的功夫,是怎么样,从早上一直到晚上念一句佛号,从来没有间断,心没有散乱,但是并没有开悟,就是念佛的时间很长,用一句现在话,简单讲的话,什么叫做事持,就是不管他佛法懂不懂,我就是很认真就对了,很认真就对了,我很认真的念,我不管教理经教,戒,定,慧懂不懂,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每句念出来就是我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就是用这个信心,愿力,信心,愿力,磨练,勉强磨练自己,因为对这个法还不是很清楚嘛!所以事持到最后,观照到最后,最高境界就是阿罗汉,理持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佛,就是实相念佛,底下,很重要,“拨弃世事,放下缘心”我们一定要放下这个世俗的生灭法,放下这个攀缘的心,“摄用归体,物使外驰”千万不要让他跑掉,所以,师父再一次的建议大家,你一定要去买一个念佛机,或者是买那个CD,因为自己 一个人体力有限,像我就是放录音带,然后我怕还不能上品上生,我每天一定加,加念什么,毗比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因为毗比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每天念一百零八遍一定是上品上生。但是阿(梵文)字要观想得很清清楚楚,所以,我建议大家要补这个毗比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除了念佛以外,每天一定要观这个阿字,然后念毗比卢遮那佛大灌顶真言结手印,二十一遍就可以往生,每天一百零八遍品位更高,这个我们都教过了,诸位福报很大的,再来我们就准备要讲蒙山施食了,这个出家,在家都要学的,因为在家一定要亲近三宝嘛,有时侯一定要参加晚课嘛,有时候你有因缘将来要出家嘛!出家人更不用说,蒙山他一定要学习的,所以我们到南普陀佛学院,还学了七种密宗的。底下,“深信切愿,专心持名,至诚恳切,摄耳谛听”这个很重要,用耳朵听,你心里出来的声音,这个很重要,简单讲就是自己听自己的音声,不要使这个佛号听外面的什么,你内心里面发出来的声音,耳朵听,然后嘴巴念,然后心出来,嘴巴念,耳朵听进去,听自己的声音,耳朵听到贯穿到心,心又从嘴巴出来,到耳朵,耳朵传到心,就是这样子一直轮转,不要使这个烦恼打进来,摄耳谛听,从少念多,少,印光大师讲,字字句句分明,记住哦,印光大师叫我们这样子哦,是句句分明,不是在赶功课念表面的哦,印光大师讲清楚了,念少没有关系,但是每一句都是透心,每一句都是从心出来,很清楚的从心念出来,而不是浮浮散散的拼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今天念几万,十万,结果没有一句用得着的,就像练武练了三年,十年,杀不死对方,人家用功三个月就可以打死烦贼,而你念了五年,十年烦恼贼都突不破,从少念多,“从渐至久,”慢慢的增加,“出口”,佛号出口,然后“入”于“耳”朵,事相记住,“记忆分明”,师父教你的三三四,一排十个,记住!十,十,十就是三十,第二排三十个,就六十,再来,十,十,十,九十。最后一个十就是一百,用这种师父的方式,记忆分明,“能念之心,灵灵不昧”能念的心是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明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杂无间”不杂乱,不杂修,也不间断,心不离佛,因为佛就是心,佛不离心,因为心就是佛嘛,念念相续没有杂乱,没有杂修,也从来不间断,“如鸡抱卵”鸡要孵这个小鸡,对不对?失去这个温度,小鸡孵不出来,那么我们念佛功夫也是这样子,下一点功夫拉,“暖气相接”哎呀,这个热气是不能间断的,“息想定虑,徐徐念去”就是熄灭这个妄想,这个定就是安定,虑就是烦恼,熄灭这个妄想,安定这个烦恼,徐徐念去就缓缓的念,就是不要急燥,不是念数目的,是念功夫的,要记住这样子,是真正的功夫,而不是念应付一下,安慰自己说:我今天念了三万,五万,结果稍微一点点境界,烦恼,就烦恼得不得了,稍微一点点外在的力量,佛号就断掉,“声缘于心”缘就是专注。这缘不能解释做攀缘。声音专注在心发出来,而心也专注声的出现,那么心,耳,声一直循环,字字句句,身心相依。变成不二,“如猫捕鼠,久久不失,不闻一声,不见一色”久久不失,那么就证入空性,没有能念,所念,那么就空,不闻一声就是空,不见一色也是空,与空相应了,“久念自得”空性相应,“诸念澄清”功夫就现前了,念念之间,具足欣厌,欣就是求生极乐世界,满心欢喜的求生极乐世界,厌就是绝对的厌离娑婆世界,一点都不贪恋,因为那是苦的开始,“句句佛号,我愿往生”这一句话刚好讲到我的心声,我现在每一句佛号都是告诉自己,句句,每一句阿弥陀佛出来,我一定是:我要往生,我愿往生,不是到最后才发愿是句句佛号:我愿往生。那力量有多大,力量有多大,“愿佛慈悲,加被摄受,愿佛哀悯,垂手相迎”这个文字简单,“恳苦翘诚”恳苦,这苦就是尽力的意思,诚恳的竭尽所能,这个苦就是到尽端。这个苦不能解释作痛苦,诚恳到了尽端,翘诚,这个翘本来是脸往上望,希望佛陀慈悲垂怜我们凡夫的众生,就是恳切到极点仰望佛陀,我们诚心求生极乐世界到达极点。从来没有改变,“如出牢狱”赶快,我被关在娑婆世界关得太久了,我要赶快出狱。今天电视有报道的,去访问一千个囚犯,说,请问你们动过逃狱请举手,九百九十九个人统统举手,只有一个没有,问他:你为什么没有呢?他就说,因为我是残障,逃不掉,要不然我也想,这表示说每一个被关在监狱里面,是一定想办法要逃出来,而我们就是被关在三界的牢狱里面,你想不想逃,想逃就赶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怨贼所追,水火所逼”怨贼在后面砍,你想想看,哪一个人拿着武士刀在后面追你不拼命跑吗?对不对,观想这样子,那当然要逃了,水火所逼,大水要淹,要不然要接近了,火要烧到屁股了,你不赶快逃吗?所逼,“镬汤在后”,镬汤台湾话叫做炸油锅,地狱之苦,一个鼎烧滚滚的油在等着你,“莲池在前”观想七宝莲池在前面,你拼命的追,“一心求救,愿脱苦轮”我常常这样告诉自己,从我学佛到现在我念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咒加持,乃至于往生被的感应实在不计其数,叫我不相信净土,那除了要我的命,这么多的感应,这么强烈,祖师大德的这种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还不相信,在我的身上反应了这么多次的感应,盖往生被,加持,从大学这样一直求,到今天没办法,不计其数,所以一定有极乐世界,是绝对实实在在存在的,一心求救愿脱苦轮,“速证无生,广度含识”“痛念无常,生死事大”我们不要成伟人,我们要成圣人,要认真修行才成圣人,要懒惰懈怠是剩人,剩下的剩,剩下的废人,剩下的废物就对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痛念无常,生死事大,所以说“轮回路险,苦趣时常”苦趣是三途,时常是久远,好久,一入三途就爬不出来了,“死之一字,常在念上”我常想说做医生的人,是很容易入道的,可惜现在的医生是赚钱,赚一赚,赚一赚的时候也纳闷,郁闷,有一个妇产科就这样子,一个医生,他白天,来就是堕胎,有丈夫,四千,没人敢签名,八千,他照拿,没丈夫,你叫她签,她怎么签名,没有丈夫,八千,来,十几分,二十分钟,很快,钱赚了一大堆,楼房一栋一栋买,他不晓得这是杀生,一下班做什么,六合路,吃啊,每天吃餐厅,吃什么,吃世界上最没有的熊掌,老虎肉,穿山甲,都是吃这个东西,晚上睡觉的时候叫,啊。堕胎呀,因为堕胎当然是杀死很多的小孩子,夫妻常常吵架,一天到晚就是不顺,钱是很多,可是一心想死。冤魂缠住了。所以你如果是医生,做开中药的,你就一定要发一个愿。从我现在当医生,一直开这个中药包括西药,我就一定不跟人家堕胎,不给人家拿孩子,你要记住师父的话,如果你是医生的话,要永远记住我这一句话,否则你临命终你就一定会有障碍。千万不可以给人家堕胎,那个医生来,我们就问他说:你堕胎的用意是什么?他说:我们为了解决世间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因为有的是未婚生,她没有能力养,那么偷吃禁果,一次就中了,对不对?他们就没有念过这个医学,所以说我们医生有医生的立场,那我们学佛有学佛的立场,你要讲这句话,我不敢说不对,因为那医生他讲,我们也很伟大,在解决社会的问题,因为这些如果让她生下来,社会问题更大,她养不起的,而且会造成家庭的不幸,这孩子没有人教养,她才十多岁,你怎么让他生,也有道理,那我不是医生,所以我也不敢这样讲。但是我是法师,我要尽我的一点责任,就是如果你是佛弟子,又是医生,你就千万不能给人堕胎,这是我诚心诚意的这样说。底下,死之一字常在念上“于一切时,作命终想”这很重要,随时随地都要观照,我们的命快没有了,“如是念佛,方为切心”“念佛为主”记住,“俗务为宾”世俗之务先摆在一边,你一天订的功课,你一定不要缺席,像我们这里有很多人都订功课的,为什么,俗务摆在一边,念佛为主导,“客不夺主”客就是这个俗世俗之务不重要,念佛是很重要,“主不随客”我们念佛一定要坚持到底,我们不可以随世俗一天到晚那边结婚,那边死人,一天到晚就跑这个,红包去就好了。你要坚定,而且念佛要坚定,那些世间的烦恼不要去理会,俗务放下,放下,“顺逆境现,无非弥陀”。“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一切声尘,视同念佛”那么在极乐世界这个法音宣流,是佛陀,阿弥陀佛愿力所变化的,那么我们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一切的声尘要把它当作是在念佛,你看到“鸟语蝉吟”“即西方之,法音天乐”把它观想成这样子,因为万法是唯心,既然万法唯心,心境是不二,那么我们现在是业感的世界,就把它转成清净的极乐世界的业报,如果看到这个“竹篱”的围笆,或者是用茅草盖的这个房子,你就把它观想,观想什么,观想“即西方”极乐世界“之”,“金台楼阁”如果看到了“飞泉”就是从高山飞落下来的泉水,还有“林木”一片的绿色的林木。就把它观想“即西方之宝池”还有七重“罗网”如果看到了娑婆世界的师,就是善知识,良师益友“良友”“即西方之诸上善人,那么这一点我往生极乐世界最强调,也是我最欣赏的就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太不简单了,你要是说跟娑婆世界这些恶劣的众生,他要你死,他要拿你的钱,还要诽谤你,也死得莫名其妙,你看看这个司法的,舞台上连这些司法官,什么检查官,他们的生活,私生活也是很糟糕,然后还宣判人家的罪,连我们掌握这个司法,司法是道德,法律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人,他自己都乱七八糟,所以要匡正这个社会要用什么?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个很奇怪,刚刚又报道,又报道这个穿洞族的还上网路,人家问他,你为什么要穿呢,他说:大家比较呀,要走风潮啊,穿哪里呢,他穿这个嘴唇的一个角落,肚脐旁边,哎,看一看,跟一堆疯子在一起,你问她,小姐,你为什么要穿洞啊。她说:不晓得,大家都这样子,没有目的,生活完全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一个人没有学佛年纪越大他就会越悲哀,就会越恐惧,他不知道下一步应该走什么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像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大学要毕业以前大家就问了,你大学毕业要做什么,他说:我考研究所,那你呢?我要去当兵,再来大家都是为了这个毕业以后很苦恼,毕业以后就是失业,所以这个娑婆世界好的开始是一种痛苦的投影,不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本身就建立在无常。无常微细的变化苦就接近了,如果我们不能够透视这一点的话,实在很悲哀,而且在这个世界你只要碰到现实的一面,大家都会自私自利,兄妹之间,夫妻之间,一上法庭两个就是仇人,尽可能把对方的缺点一直拼命的挖,所以这个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实在是非常了不得,大家都有忍辱的心,大家都有般若的心,“随所见闻,无非乐国”那么这个心“则转娑婆,而成净土”因此我们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第一个要了解娑婆世界叫做堪忍,你要忍耐那一些无理的,那一些无奈的,无理的,还有那一些种种的内在,外在的灾难,要忍耐,比如说我不忍耐,那没有办法,不忍耐,灾难还是到,美国热浪侵袭,这几天而已,死了一百四十九人温度才多少,三十三度而已,底下,“日日时时,坐立经行,一句洪名”“念兹在兹”把念头安在现前一念,叫做念兹在兹,在兹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兹就是佛号都在现前一念叫做在兹,念佛就在当下,佛号就显现在当下,这一念叫做念兹在兹,“造次于是”造次就是有逆境,或者是种种的造作,意思就是不管你有多忙,一样念佛,“颠沛于是”流离,困顿,颠沛,逆境特别多的人,也是还是一样念佛,“跏趺端坐”能够双盘当然最好,不能双盘,单盘也可以,只要把心收摄起来,我们大部分的人心都在动态里面,很少在这个静态里面,结跏趺坐就是为了什么,就是方便,排遣这些五欲六尘的外在境界,然后方便入定,定前做准备,“令息极细”让这个呼吸很微细的呼吸都清清楚楚,当你的心很微细的时候定在那一点的时候,你就会听到你的心跳,就会听到你的呼吸声,非常的清楚,静到了极点你内在的变化很清楚,“摄心默念”摄心默念大部分都是静坐跟睡眠,这个印光大师都讲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默念,因为怕伤气,比如说你晚上睡觉,有的人问能不能听念佛的录音带,可以,能不能跟着念,可以,但是要心默念,不要出声,出声伤气,会伤害我们这个气,或者是你正要打坐,也可以默念,口闭无声,十念记数,从一至十,唯凭心计,昨天师父已经讲了三,三,四的方式,是绝对有效,保证有效,可是很多人他不会用,有的人他以经用久了,观看阿弥陀佛念佛,也可以,观看观世音菩萨念佛,也可以, 都可以,看你个人的根器,每一个人的根器不一样,没有一定是怎么做,师父没有叫你们说一定百分之百的依照我的方式,因为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我都是用心记的比较多,那么心记的,就是印光大师的,教导我们念佛念久了,尽量不要拿念珠,用心记的,心来计算这个念佛号几声,会使心定下来,拿这个念珠容易散乱,这个是指静坐念佛的时候,都是用这种方式,“或随息念,”数进不数出,数出就不数进,这是以前的人所教导的,比如说吸进来念阿弥陀佛,吐出去念阿弥陀佛,吐出去不要念,或者是吐出去念阿弥陀佛,那么吸进来就不要念,叫做随息念,随这个呼吸念佛,“心息相依”心跟气息相依,为什么,印光大师讲得很清楚,因为我们最后是断气,如果你随着这个息,呼吸念佛,念到临命终一断气,就随着佛号走了,因为人最后,这个气息是最后断掉的,叫做心息相依,那么这要做什么呢,要有十足的把握,在临命终的时候十足的把握往生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呼吸,有呼吸存在的一天,你才能活着,你呼吸停止了,生命就结束了,我们呼吸念佛习惯了,就随着呼吸跟着佛陀的愿力就走了,“不缓不急”太慢不行,不急,也不能太快,“佛声数目,历历分明,”佛号声还有这个数目是很清楚的,“绵绵密密,不昏不散”绵绵密密就是不间断,你念久了,定了,你的福报也修够了,对常住的事情很发心,对五欲六尘很淡泊,久而久之你念佛就自然见到七宝莲花池,你就会看到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你就会见到佛放光示现。但是,记住,不能高兴,知道就好,佛有传真来这个消息,证明有极乐世界,证明我们的诚心诚意佛知道,佛收到了讯号,给你一点瑞相讯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再继续用功,不能执著,不昏不散,不可以昏沉也不可以掉举,散就是散乱,掉举的意思,“运身口意,勿使放逸,”运用这个身口意的三业,不要使他放逸,散乱,使心一直在动态,动的状态当中,“日有定课,决定不缺,”定两万,就两万一定念到完,定一万,就一万一定念到完,“毕此一生,誓无变改”尽今生今世绝对不改变,“以专念故,都摄六根”,就是总摄六根,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因为很专,所以总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是六识,皆悉不行”,这两句要一起念,如是六识,就是六种分别心,眼见色产生色尘的分别,耳听声产生声尘的分别,如是这六种意识的分别心皆悉不行,就是歇,平息下来,平息,不再分别了,一心一意想求生极乐世界,也已经不再分别了,吃好,吃坏,住好,住坏,这个世间怎么样子都不关我们往生之志的,往生的愿力不受到六识,六尘的分别的影响,“念之不已,念极而忘”专念佛,不已就是不停止,还是继续念,不但没有分别心,还不停止,停止的是妄想,颠倒,分别心,专念佛的心不停止,念极而忘,专心达到了极点,忘就是没有能所,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已经开始有一点功夫了,“忘之不已”已就是停止,就是在旁边写四个字,就是功夫加深,这个功夫就加深了,忘就是这个没有能,所的功夫加深了,放下的功夫再加一点了,“忘极而化,”化就是摄一切的相,用,回归到无生的理体,化,化就是如梦,无念为体,这个所谓的化就是如梦的无自性,了知空性叫做化,没有能,所而化,把一切的相,用都摄归,不生不灭的本体,叫做忘极而化,放下了能,所,使这个心,佛一如,以无念为体叫做忘极而化,“摄心既久”我们摄这个念头相当的一段日子了,“心等虚空”心跟这个虚空是一样的,就是从绝对入于绝对,那虚空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你就悟道,证入圣量,自觉圣智,心等虚空,就是有证量了,证入绝对,那个时候在毕竟空寂的本体当中就怎么样,接着就说,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也不知道有五蕴身,因为五蕴皆空,专著缘故,没有,色,受,想,行,识的分别,不知有世,就是生灭的时间观念,这个不知有身破我执,不知有世就破法执。没有时空的观念法也不存在,那么这个绝对的本体是“空空寂寂 一心灵然,”心性就开展出来了,空空寂寂无一物,一心就灵然,不可思议的境界就现前,“心眼开通”心眼开通就是自性,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真正的真心,不是妄心,这个真心就开通了,那么定慧就是“三昧现前,”众生念佛的功夫有浅深,如果还没有进入禅定的功夫,怎么样,先行“系心所缘”先籍着方便,把心系在一个缘上,先用勉强的功夫,如果已经进入禅定功夫的人,那么他自然的就不会系于,被这个境界所捆绑。那么当然就是心境一如,境界就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那么就能够契入一切的境界,这个时候是“心似寒潭,佛如秋月”什么是心似寒潭呢?就是很平静的意思,这个时候我们心的体很相近,接近,完全平静的潭水,那么这个心中的佛就像高空的秋月,一映下来马上现前,因为心在定中,“感而映现”高挂在天空的秋月又圆又大,立刻映到寒潭上,心佛相应,感而映现,“湛寂不动”虽然我们在娑婆世界是这样的境界,那么在极乐世界又不一样了, 我们在极乐世界的精进不懈怠,用这种坚定的毅力愿力求生极乐世界的时候,在极乐世界的“八德池中,莲蕊日荣”越精进我们这个莲蕊刚开出来的莲花之蕊小小的,里面有刻名字,莲蕊日荣,每天越来就越光明,娑婆世界精进不懈,在八功德池中有一棵莲花刻上你的名字,你越用功,这个莲花就开得越盛,“华光益辉”这花,极乐世界的花它会放光的,在这里用功,功不唐捐,就更加的有这个光辉出现了,“滋培虽籍,如来慈力”滋润来培养七宝莲中之花蕊,虽然要借着大悲如来的慈力,但是要“长养”这个莲蕊日荣。还是要凭依个人,决定自己有没有恒长之心,叫做长养凭依,决定恒心,那是靠自己,前面两句是靠佛力,后面两句是靠自力,说:能够滋培虽然是籍着大悲弥陀如来就慈悲力,来栽培我们,但是要继续长养,使它莲蕊日荣,那完全要依靠决定自己有没有恒心持续用功修行,“此事一心”如果我们也能够在事相上下一番功夫,虽然我们在理上还没有达到大彻大悟,但是往生已经是决定了,此事一心,我们说事一心,最大的果位是四果阿罗汉,因为四果阿罗汉是意识心的登峰造极,再来是破无明了,菩萨是破无明,“往生可必”那是一定的道理,“以中道理,修念佛行”中道理就是无生理,就是第一义谛的道理,如果心中以空性绝对的第一义谛来修行,修念佛的行,那就不只是事相上用功,事相用功在理上的无生的空理难以契入,如果以中道理,第一义谛,毕竟空,绝对的空来修念佛行,那可不一样,“处动无动”处动无动,无动的旁边就是毕竟空,处一切动态契入毕竟空,“在染无染”在无染的旁边写:毕竟空。在一切染着一样悟到毕竟空,“居缚无缚”无缚的旁边也一样:空,毕竟空,“随缘不变”不变的旁边还是写毕竟空。简单讲要跟中道的实相的理相应,一定要有毕竟空的理相应才有办法,所以以中道的理修念佛行,无论处于动态都契入毕竟空的无动,无论在染都处于毕竟空的无染,无论在缚,居住在束缚的世间,也契入毕竟空的无缚状态,随一切种种的生灭因缘,也能够进入不生不灭毕竟空不变的这个空性的第一义谛,那么我们清净自性本然就是这样,就显现出来了,才可以名“方得名为,都摄六根,这样才叫做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回到一根,哪一根呢,就是见性,所以一即是六,六即一,我们《楞严经》就讲过了,都摄六根回到一个心性,眼见色叫做见性,眼见色分别叫做眼识,眼见色不分别叫做见性,耳闻声不分别叫做闻性,鼻舌身叫做觉性,见,闻,觉,那么意识如如不动叫做知性,见,闻,觉,知同一性,那么这个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续,专一持名,便摄诸门。你只要专一持佛的名号,八大宗派统统包括在内,包括四种念佛,观想,观相等等?你 只要专一持名,便摄诸门,三藏十二部统统摄在里面。“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因为契入毕竟空的绝对思想了,所以师父常常一直劝告这些学生们,要进入无生忍,要念佛,要先学彻底的放下,彻底的放下,彻底不着相。没办法一下子要一步,一步来,这个月比上个月进步,今年比去年更进步,明年比今年更进步,那这就对了,一步,一步来,急不得,以念佛的心入于毕竟空的无生忍,“一念弥陀”从心性出来“即无上禅”无上的禅就是见了心性,那么我们的心就显现弥陀的大愿。心性就是弥陀,弥陀就是心,心佛不二那绝对是上品的,因为转换意识为净土,那我们娑婆世界寿终正寝的时候,就是莲花开敷的时刻到了,所以 一个修行的人,临命终时是非常的欢喜的,脱掉这个臭皮囊,要去到极乐世界,换一个清净身,换一个清净身是乐不可支,怎么会恐惧死亡,“该罗三藏”念佛入无生忍就包括了三藏,三藏是经,律,论还是要让我们悟到无生第一义谛。我们念佛就可以进入无生第一义谛,所以包括了经,律,论。也“总摄六度”布施,吃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念佛念到见性,那当然见性就会大开圆觉,圆满的菩提就离不开六度,那么圆满的菩提也离不开无生,所以总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在这个六度里面,统统在这个念佛的心里面,这个挂就是挂碍,怀当然是怀念,就是内在里面有放不下的就不会挂碍,一直放在心上,不复挂碍,“即大布施”大舍,念佛念到没有挂碍,放得下就是大布施,念佛念到对这个世间“不复贪嗔”也没有可恨的众生,没有不可原谅的众生,“即大持戒”这个就是大持戒,真正持戒的人是心没有贪,嗔。痴。而不只是在表相上打转,“不计人我,即大忍辱”也不计较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都不分别,也不分别“金刚经”所讲的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这就是大忍辱,忍人所不能忍,所以佛陀在经典唯一最赞叹的就是这个忍辱行,有忍辱的人福德就保得住,没有忍辱的人福报是保不住的,这很简单的,象这个大企业家,很有钱,可是这里面的一个主管跟他污了一点钱。他怀恨在心,想尽办法叫一个杀手就把他干掉了,被抓掉了,背后的主谋被抓去了,本来被人家污掉一点点钱,以后稍微注意一下就好了,这下不甘愿就叫人家把他干掉了,变成谋杀,这后面一大堆的财产就没办法享受了,所以当我们要做任何事情以前,要衡量看看值不值得,你说:哎呀,像我会衡量,外面的人来伤害师父,没关系,不伤害佛教倒也无所谓,要是有人要伤害整个佛教,那就没办法了,这个就要挺身而出了,这我们要衡量,那么因此如果经过衡量以后,我们这个忍辱功夫就会到家,你就会发现世间这个不值得,很多事情不值得我们这样子挂碍,比如说为了一点小事情同参道友搞得不愉快,厨房为了一点事情也搞得的不愉快,或者是这个同事之间,为了一点小钱或者小事情,大家弄得这个怒目相视,反目成仇。这个就是没有忍辱的心,因此这个佛陀一直在经典里面赞叹这个忍辱的心,远远的超过六度里面的,那么当然忍辱是靠智慧的忍辱,佛陀最赞叹的就是智慧,还有最赞叹的就是忍辱,所以这个忍辱大家要下一点功夫,稍微观缘起无自性,也没有能忍,也没有所忍,世间有时候还是自己稍微注意一下,尤其这个台湾现在衣食丰足,那么这一些年轻人有时候一下子耐不住寂寞。找不到工作,烦,就作奸犯科,所以还是要小心,当然为数在少数,所以我建议这些年轻的女孩子,听经不要太晚回去,如果比较晚一点就成群结伴的回去,尽量不要发生任何事情,状况,底下,不计人我就是大忍辱了,那么念佛用功“不稍微间断,即大精进,”不间断,佛号从早上起来一直到晚上都是想着阿弥陀佛,都是念念求生极乐世界,“不复驰逐,”不向外追逐,奔驰,就是大禅定,不为他惑,即大智慧,他惑就是外在的迷惑,就是大智慧,“即念返观,专注一境”动一个念头,回光返照,怎么样,专注一境,专著哪一境呢?“厌舍之极,契乎真空,”这个厌舍就是厌舍娑婆,对这个娑婆一点都不执著,就是不着一物,你想想看,一个人对娑婆世界一点都不执著,一点都不着相,那就是什么,契乎真空,那就跟契入这个绝对的真空是一样的,“欣取之极”就是欣赏欢喜而取要执取,就怎么样,极乐世界之极,达到了究竟处,尽心尽力的去欣赏极乐世界,一定要去极乐世界,那这个清净心现前了,一方面是愿离娑婆世界到极点。讨厌住在娑婆世界到极点,没有一样事情可以黏着他,那这就是万法皆空,统统舍,所以契入真空,如果到极乐世界,执著极乐世界达到极点,非到不行,那一定要用清净心,那这个时候清净心就现前了,因为你一心一意想到极乐世界,你自自然然心就是善,就是清净,那就是“契乎妙有”前面契乎真空就是悟到本体,全部放下就见本体,那么极乐世界念念间显现,那么就是契乎妙有,每一念极乐世界都现前,每一念都放得下,每一念极乐世界都现前,那么不是这个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一如吗?“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心,境不二,极乐世界就刻我们的名字,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就在极乐世界,临命终只是脱掉这个壳,可是这个分别的心转为清净心,马上进入极乐世界,来到了极乐世界,为什么呢?“法界唯心”天台宗一直讲“性具诸法”本性具足有一切诸法,所以说有转世,有六道,其实这个都是空花,所以说有转世,有六道,其实这个都是空华,生死涅盘等同空华。烦恼,菩提如同梦境,所以天台宗里面性具诸法,“离心无境,离境无心”这个都在描述心境不二,“西方依正”本来就是我们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的,所以说生决定生,说去实不去,说生决定生就是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这是指相上来说,娑婆世界的烦恼相到极乐世界的清净相,所以叫做说生决定生,说去实不去,这是站在本体的角度说,从自性的角度并没有来跟去,极乐世界也是心所影现的,所以,并没有来去,站在相有来有去,从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站在体上来说是不生不灭也不来不去,极乐世界也是我们的心的体性所显露出来的,所以,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