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讲解《宇宙万有本体论》文字实录6—18

因此科学家上绝对远远没有办法,比不上佛陀的一根汗毛,所以诸法唯心所变因缘所起,这个因缘所起还是离不开心识,还是离不开心,唯心所造,这个因缘起我们了解这个就了解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六亲,我们的朋友都是缘起的,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简单讲都跟我们息息相关,好好地处理这个公关,好好的结这个善缘,儒家的思想常讲,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在缘起法里面为恶,跟这个人得罪跟那个人伤害,你一天到晚就想占人家的便宜,到最后大家统统远离你,唾弃你,就是你自己把所有的好的因缘全部断掉,你当然多行不义必自毙,对不对?为什么?你到处都是结恶缘,你怎么会好下场呢?对不对,你都不把它控制一个好的因缘,我要这样子就这样子,我讲的统统对我就是皇帝,对不对?你觉得你这样好吗?大家好才好,这个团体好才算好,整个佛教好这才算好,整个国家好才好,自己一个人好,你哪里有算好呢?大家都讨厌你,自私自利。所以,施比受有福,施,我们这个缘起法里面多结个善缘。肯布施的人。德不孤,必有邻,是不是?那你就不怕人伤害你了,平常你的表现就是在缘起法里面跟人家结这么大的善缘,所以以前的法师们,高僧大德事实上只要有钱,他就拿出来打斋他绝对不存钱,这些挂单的老参,他的身上不存钱的,拿起来建道场,做佛像,印经典,他出家人留那些钱干什么?他没有用,对不对?他不是说等到布施的时候我才布施出去,在家居士当然需要钱,所以很多高僧大德很有清净的风范,他身上绝对不留钱,一毛钱都把它打死的,他心里临命终他一点都不会贪,我是代表常住,主持,我不能这样子的,我钱全部都打死那三十个工作人员怎么办?下个月薪水怎么办,这个不可以,我的立场跟你们不一样我要保护它,但是我不能占有它,我要保护常住的财产。这我也是无贪,对不对?他们可以这样做,他们有钱就可以拿出来打斋可以分给大家,我的钱拿出来分给他们大家,那这些法师来跟我分财产就好了,不用修行了,对不对?开玩笑,对不对?不可以这样子,所以立场不同,不过不贪的心境是一样的,你们拿出来布施也是一样的,我不拿出来布施也是一样,还笑,我讲的都是实在的,我只想要保护它我没有意思要占有它,你看,讲得多好听,你们有办法这样讲吗?没有办法,你们的心境就没有办法这样子,拿捏得很准确的,是不是?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缘起法,多结善缘,你不怕牺牲,我们不怕比别人更辛苦,不必计较,依智而成就清净庄严无为法之种种贤圣差别,依智,依照智慧,而成就了清净庄严无为法,清净庄严无为法就是无相。本来没有什么阶级,没有什么贤圣差别的,可是就在空性,毕竟空里面建立种种的贤圣差别相,这是不得已的。为了众生,那么悟道,顿悟的人,他就是直入佛心,即心即佛,他没有什么次第的东西,他万法都是平等,即菩提涅盘自在解脱之净法也,就是菩提涅盘自在解脱的清净之法,“依识”就是分别心,依照分别心而建立一切世间有为法之种种凡夫境界,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我们所建立的统统是一个执著,生灭的一个世间,也就是所谓的“即无明烦恼生死业系之染法也,”我们现在所建立的就是无明烦恼,一个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业系,被这个业捆得死死的,业系之染法,不清净之法,内在那种分别见没办法突破 ,叫他学忍辱一点,无诤,没办法,心情好的话无诤,心情不好的话,对不对,就很难讲了,所以说我们看到什么执著什么,看到什么分别什么,被我们自己的念头捆得死死的打不开那个结,“此所以为宇宙万法之大本也明矣”这个是宇宙万法之大本,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都离不开佛法的理论,也只有佛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这些世间的大官世间的企业家,到最后如果没有找到宗教的依靠今生今世也是白活了,白白的来一趟,“夫清净心者,即第一义谛,乃一代圣教的核心思想,”所以说,说法离开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离开了缘起因果也不名说法,所以佛法一定离不开体相用,因缘果,事理。法有八个角度,一个人他会说法剖析一件事情一定不能离开这八个角度说法,体相用,不能离开因缘果,不能离开理事,理事是一对,体相用是一体三面的,因缘果是即因,即缘,即果,因就是缘就是果一体三面的,底下,第一义谛,“乃一代圣教之核心思想,离染还净,”离开了污染回到原来的清净,“明澈自心之最上乘法,”“亦即般若真智,为究竟之了义之道”,了义是对不了义所说的,了义是实教不是权教,不了义是权教,方便,所以了义叫做究竟,究竟就是了义,了义就是究竟,不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叫做不了义,不究竟,“显密宗教一切法门”,显教,密教宗教的一切法门,“皆入第一义,”说法离第一义谛不名说法,“盖同以见性为归,”因为见性才能成佛,成佛一定要见性,“离第一义,即非究竟,兹为圣智的自证,”自证的中间写一个内,自内证,兹为圣人的智慧,这是自己内在证悟的境界,自证就是自内证的功夫,我们所谓的开悟只有自己知道,这个圣智的自内证,“与宏愿摄持的他力,”就是诸佛菩萨的加被,大家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学,诸佛菩萨都发那么大的宏愿。象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药师佛发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也发了十六个大愿,所以说人家都发了那么大愿,有时候我们想一想,人家地藏菩萨都发那么大的愿。有时候想一想真的,就像我们同学讲的,我们在南普陀的时候,有时候法师会开玩笑。地狱,地狱有地藏王菩萨,我们要发什么愿,我们又不比他行,地狱我们不用去,如果救苦救难是观世音菩萨,我们都要靠她了,极乐世界当中最好的科学最发达的国度。阿弥陀佛愿力宏深,我们也无须再创造一个极乐世界,这样也不用了,算一算都不须要我们了,都被别人包了,我们照念就好了,照念就好了,看你要发什么愿你要发观世音菩萨的愿。照观世音菩萨的愿照念就好。师父,你发什么愿,不晓得,到现在还没有。我没有发什么愿,我南普陀也受那个法师影响,真的,地狱地藏王菩萨去,救苦救难观世音,消灾药师佛,说法释迦牟尼。密宗大日如来,大家都把愿发光了,爱说笑,所以尽心尽力的去做就好了,我们看到佛菩萨发的那个大愿不得了,真的吓死人了,对不对?佛菩萨的愿力实在不可思议,“应具的认识及理路,做简略而具体的阐明起见。”“爰”于是乎“集经教要妙,”要就是重点,妙,不可思议的教理,教法,于是集合了经教的要妙,“及古今贤哲法语”“撮其枢要”枢纽,“以说明一般原则,”检择最重要的以说明一般原则,否则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你没有把这个重要的原则拟出来你怎么修持。所以他这里面就等于修行公式,按照这样公式去用功,就一定成就,“首节总说般若义趣”,般若是诸佛之母,所以第一个首重智慧,学佛第一个要学智慧。有智慧的人不可能受到任何外在的影响,有智慧的人他心静到了极点了,他才不会这么简单就被人家洗脑退道心。没那么容易的,有般若智慧的人是什么境界来,都是唯心所造。依法不依人,法在他内心生根你动不了他,他坚持的原则一直到他成佛不改变的,“余为分说一般原则,”般若是修行的根本,义趣就是义理跟趣向。第一 节总说般若智慧,它的义理跟趣向,般若说完了其他讲一般的原则,“亦为见性要义”见到不生不灭的重要的义理。“亦是构成离言妙旨的公式”因为语言是假相是符号,佛陀的内心的深处就叫做妙旨,妙旨就是佛心。我们要体悟是体悟到佛的那颗心,而并不是在语言里面打转,所有透过语言让我们慢慢去体会那种佛法的妙,所以构成离言妙旨的公式,不可以在语言里面打转,要深深去体会那种不可思议的佛教的义理。佛的心是什么,“亦为各宗通途,”哪一宗统统要见性,哪一宗统统要离言。哪一宗都这样子,“盖融贯多义,方能通达一义”多义就是多个角度,你要融通贯摄种种的角度,才能够通达一个法。所以法他是圆融的,各种角度都可以解释的,可以存在的,“既能够深入一义,即是统摄多义,”譬如说空义,那就什么法统统存在,譬如说缘起义,那什么法统统离不开缘起。讲到理离不开种种的事,讲到事离不开种种的理。你讲到体相用,体的道理,相用的义就跑出来,对不对,讲到因,缘跟果一定存在,所以一义就摄多义,我们说杯子,他不能了解杯子是空,只能讲这是杯子,不是椅子不是桌子,这是杯子,拼死命的执著,我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女儿,这是一个我,他不晓得这个也是空,他就会疼爱他自己的儿子跟女儿,不会疼爱别人的,别人孩子的死活与我无关。他就没有这种心,所以我们活在观念里面也死在观念里面。但是圣人就不是这样子,他没有拥有观念,他是运用那个观念。而不着那个观念解脱那个观念,完全不一样,他了解观念的重要性。因为不建立这个没办法讲话,没办法语言,对不对?他一定要讲话,一定要建立种种的观念,可是他绝对不执著,他说这个观念只是建立的而已。好人,坏人,你怎么评分,是非善恶,你说有绝对吗?没有,没有绝对的东西,所以真空的性中,从本以来,一切染法都不相应。于诸法性,随顺无染,知见不生。“心识寂灭”,就是那些分别心摆平了,北京人讲摆平了,没有分别心摆平了。“二执不起”二执就是我执跟法执就不起来,“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随”着就“断”掉了。我执不起,法执也不起,于一切万法空性当中不起不着。“虚空之性,廓然不变”师父不是说,万法都跟虚空划等号吗?你运用看看,很好用的,当你那个观念突不破的时候,可以用用看,虚空之性,廓然不变。“随顺法性,寂灭相者,则无戏论”随顺这个究竟的空性,入寂灭相者就没有戏论了,他所讲的话就不会是生灭法。他说讲的话就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寂灭之相,不可取着,亦无可舍”因为不可得,连相都没有,你怎么着怎么舍,就像虚空,着虚空,舍虚空他还是虚空,他本来就是虚空,用这个比喻可能就比较恰当,不可以我执著虚空,虚空没有东西让你执著,你说我把他舍掉,也不需要舍,本来就没有,不可取着,也无可舍,“法性无量,如大海水,随其智力,深入法性”随个人的智慧力量深入法性。“见遍法界,洞彻源底”我们这个自性的智慧,般若的智慧见遍法界深入法性。这个见就是般若的智慧。透过般若智慧的见就是无见,就是无所不见就是遍法界,所以这个见就是加上个般若智慧。洞彻源底,就彻底的了解到根本,“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空性就像月亮的圆满光明,成就一切法解脱一切法,“能证所证,毕竟空寂”无能证的心无所证的境就是境智一如的意思,毕竟空寂,“真如涅盘,亦毕竟空,从本自空”为什么?“离一切相”“绝待空性”绝待就是对像待所讲的,相对就是能所,相待就是能所,绝待就是一的意思,绝待就是真空,这个真空的空性“毕竟空寂”“清净如如,了无所得”“如鸟飞空”就像鸟飞过这个虚空,鸟飞过这个虚空“迹不可寻”鸟飞过虚空,你要找到它飞过的痕迹吗?迹就是飞过的痕迹不可得,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如果没有飞过的痕迹如何能够到达目的地,如果有痕迹,你找找看,所以这个鸟飞过的痕迹,叫做中道,说有,不对,说无,也不对,如果没有痕迹它怎么通过呢?如果有,你寻不到,所以鸟的飞行也可以表中道,中道法,鸟飞过虚空,你要寻这个迹象也不可得。在唯识学就是用这个来比喻做中道,用鸟飞过的踪迹来比喻做中道,为什么?讲有,不对,讲空,也不对,“摩诃般若”摩诃就是大,大般若,自性的般若叫做大般若,意识的般若叫做小般若,所以自性的般若就是大般若,悟道的人就具足了大般若的思想,摩诃般若,“以毕竟空,了无所得”“假为方便”假为方便就是籍一切假相为方便,了无所得,假为方便,就是缘起法为方便,假为方便就是缘起法为方便,“一切时中,获无所得”所以了无所得,假为方便,一切时中,获无所得,假缘起的方便法籍一切时中获无所得,还是无所得,“念念无相,念念无为,直下无心”,直下就是当下,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三心不可得名为当下,实在没办法形容叫做当下,最短的时间叫做当下,叫做直下,在《华严经》讲的刹那入刹那就是直下无心,入刹那际,就是直下无心,这个《华严经》讲的,明天要讲《华严经》,华严是个大法,诸位,有空可以来参考,参考,听听华严,“正智朗然”朗然就如日虚空,大智慧照虚空,“念念正住,了不可得”念念有正念,安住在无所住,正住就是无所住,名为正住,若有所住即成邪住。念念正住就是念念无所住,念念无所住即名正住,若念念有所住即名邪住,安住的住,了不可得。“念念圆明,清净本然”我们的清净自性本来就是这样子,“念念绝待,念念圆融”圆融就是次第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这是华严的思想,念念绝待就是一真法界,念念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就是次第。所有的因缘次第法当下就是圆融的清净自性,所以念念绝待,念念圆融,“圆显本空”圆满的清净自性就显出来,那就知道本自空寂,“顿契灵源”顿契我们这个心性,灵性之源当然就是指心性,契就是契合,刹那间就契合了,顿契了,我们的心性之源。就像我们找到水源。“境智俱寂”无论是外境无论内在的智慧,都安住在寂静没有烦恼,这个寂就是不会动念,绝对不会动念,如如叫做寂,“一道清净”所谓一道就是心性之道本自清净,“自心本来,干干净净”没办法形容只有这样讲,是“圆圆明明”清净的自性是“充满法界”是“圆融无际,脱体虚凝” 脱体虚凝意思就是说,脱体简单讲就是洒脱自在不受到任何的拘束叫做脱体,体性它不受到任何的拘束,虚就是空,凝就是专注的意思,凝本身来讲就是不动的意思,所以就是说我们圆融无际,摆脱一切相的执著的体性,是犹如虚空本自无碍,凝就是坚固,如如不动,“不随”着“生死”也“不”安“住涅盘”“处于生死,其心自在”自性清净心虽处于生死他的心是自在,“如是信解”就“顿入一乘”一乘就是佛乘,如果你这样的去悟,你就进入了佛法的真乘。“真见此法”真正的见到这个一乘的佛道,就“绝思绝虑”绝这个心思,绝这个分别虑,那一念的思虑分别心就没有了,“诸发无发”动那个念头要发心,本身就契入空性,绝对的心性就无所谓的发,无所发就是发菩提心,“名为菩提”因为没有来去相,没有生灭相,没有增减相,菩提心即是无心,发菩提心即是无发,无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若能入是,平等深义”如果你能够了解绝对的心性,发就是无发,无发就是发,平等空性的毕竟深义,“永尽诸漏”这样子,这些烦恼就动摇不了你,吃得好,穿得好,也没有游览也是一样,哪里都是这样子,释迦牟尼佛每次都教导我们这些比丘,要住在离城市远一点的,譬如说,五公里,三公里托钵方便,但是又可回到寂静之处,佛陀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叫你接近自然,山林,树下,水边,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我们一个人在内在烦恼的时候,看到这种山林,树下,水边,慢慢的就趋于宁静,因为它是什么,自然,本性就是一种本自其然。所以实在没有办法调过来,暂时,念佛念得很郁闷你就放下,到六龟走走,国外走走,清净的地方冷静一下,接触大自然,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方法,因为我们一下子没办法克制自己,心情散乱静不下来去走一走,最好不要到人很多的地方,重增烦恼,我已经很烦恼了还来这么多人, 对不对?人如果在倒霉的时候真的是有够倒霉的。“永尽诸漏”,“心得解脱”,“真智淳净”真正的智慧是淳净的,“法身自现”法身自然显现,“清净皎皎”就是一轮明月皎皎光明,就是清净的,皎皎就是光明的意思,“是名大道,此一念心,本无能所”“能所尽处,名为见性”很重要,所以这颗攀缘的心放下,所攀缘的境界放下,明心见性就现前了,“遍一切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法,平等无二,”诸位,如果你用空性把它贯穿意义更明显。当你见性就是见到空性,空性遍一切时,空性遍一切处,空性遍一切法,空性是平等不二,你看,再加上空性,意思又更明显了,空性遍一切时,空性遍一切处,无相故,空性遍一切法毕竟平等,毕竟空平等不二,“才得见性,便同觉后”把笔拿起来,觉后就是诸佛,你只要悟道,开悟的人就跟佛一样,因为你讲出来的知见,就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才得见性,便同觉后,就是跟诸佛一样。遍同诸佛菩萨一样。“回观世间,俨如昨梦”在回来看世间,所以我现在看电视discovery 或者是整点新闻,我有这个习惯,我一定要了解世间的缘起假相,众生种种的例子来讲给大家听,你讲经说法,有讲到第一义谛没办法说,没办法说就坐在这个地方,师父,今天讲什么,讲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不能说,就坐在这个地方,两个钟头你看我我看你的,师父,什么是禅,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可说,对不对?师父,什么是空性,也不可以讲,就坐在这个地方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吃饼干,泡茶。这个当然是最高超的根器,禅宗是用这样子,对不对?傅大士上台讲《金刚经》就是这样,上台抚尺一拍。我们以前煮云老和尚就是这样子,他讲这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傅大士上台讲《金刚经》上台抚尺一拍,下台了,这个抚尺一打就下台了,《金刚经》就讲完了。回观世间,俨如昨梦,我们现在就是在做梦,“生死大梦,随倒想生”这句话很重要,生死大梦是为什么?随倒想,颠倒妄想,我们为什么颠倒妄想,这个世间,实在是缘起性空的东西,我们竟然把他执为实有,本来无生,无老,无病,无死的东西,我们却执著有生有死,有菩提可得。就是颠倒,本来是无相我们拼死命的去追求有个缘起的东西,到最后一定有后悔的,“如从梦觉,倒想自离”如果我们今天学佛了,觉悟了,倒想就自离,颠倒的妄想就自然放下,“若得大觉,生死永尽”大觉就是佛,生死就全部放下,“究竟涅盘,得大安乐”“此阐毕竟空,即是从假入空”从这个缘起入这个性空,“离”四“句绝非”四句就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叫做离四句绝百非,一切相不可得。“摄用归体”体是不生不灭,用当然也是不生不灭了,“即是入真如本际,入第一义空,”“入寂灭性海,依此般若,而得究竟涅盘”只有佛有,“了达万法,缘生性空”了达这个万法,本来是因缘生因缘灭性空,本来就无所谓的生,譬如说你父母亲没有结婚,你在哪里?要解释这个无生不会很困难的,你爸爸,妈妈,没有结婚,你本身在哪里?想想看,没有,本来就没有,死了以后,火化以后,你又在哪里?现在虽然有,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你又是谁,未生前我是谁,死后我是谁?生死之间每一个动点,我又是谁,你现在是谁,你讲得出来吗?我是谁?是一堆骨肉,血管,神经系统,妄想颠倒拼死命的说这个是我,假相只好讲我也没有办法讲,对不对?所以说我们慢慢去体会,“本自无生”没有相这个生这个东西,本身就不可得。“本自”也是“无灭”“法法皆假”在这里假就是指因缘生因缘灭叫做假,法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东西。也“不住执滞”也千万不要去住执滞统统叫做执著,不滞就是不通也是不执著,千万不要去安住执著,或者是停滞。记住,“随缘应用”随这个因缘法去应用,为什么?因缘法会变化,所以你要拿捏得很平衡,你当然就要见性了,你见性任何的法就拿捏得很平衡。我要不见性用意识的分别心,就拿捏得不平衡,因为他会有情绪的起伏,对这个空性的思想不了解,就没办法随缘应用,我们就会用得很烦恼,如幻为幻就是应用这个幻法也是幻。如同幻化当作是一种幻法,意思了解这种幻化的意思,一切法如幻,了解这是为一切幻法,“日用云为”我们行住坐卧,日常我们所说的,记住,要“常起觉照”日常所用的说或者是有所造作,常常起这个觉性观照。“常在”毕竟空的“法性”“三昧之中”三昧就是正定,“交人接物”就是待人处世,“六根运用”眼耳鼻舌身意要运作,“一切”的“施为”一切的造作统统是空性,“尽是法性”“语默动静,湛然清净”说话,保持沉默,动态,静态,那一颗般若的智慧,清净的自性都显现出来,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没有计较,没有斗争,“用而常寂”虽运用一切法,但是常自寂灭,“寂”灭“而常”常运“用”“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整天随缘整天是不变的,“自在无碍,体用如如”“绝待圆融,不可思议,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即是实相”实相就是无相无不相。讲无相也对,讲无不相也对,无不相就是不可否定相,无相就是空性,无不相就是缘起,实相就是同时具足缘起跟性空,两个角度不二,不二的角度去讨论叫做实相,实相就是中道,为什么讲中道,不偏缘起也不偏性空,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兼顾两个角度而这两个角度,又是不二叫做实相。“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山色溪声,皆第一义”何以故,都在说法,师父现在在讲经在说法,我就是下台宇宙也在跟你说法,何以故,缘起一直在进行从来不停止的,我们 刹那意识的知见这个缘起法都没有停止的,我现在跟你说法,缘起是空,我下台还是缘起还是空,说法跟不说法不关真理的影响,我说法真理不会增加,我不说法真理不会减少,因为缘起就是这样子,是佛发现它讲给我们听,让我们也去体悟到,缘起法就是这副德性,这个就是宇宙永远的真理,不管我说法不说法,都无关真理的存在,所以山色溪声都是第一义谛,“鸦鸣雀躁” 鸦鸣,听到会很衰的,雀躁,喜鹊是报喜的,一个是报喜的一个是报衰的,不论是报喜的报忧的,“咸最上乘,”何以故?也是缘起也是性空不可得,“盖诸法相,皆是自性”每一个相都是我们心的自现,自现什么?自性所现的幻影,好,皆是自性“所现幻影”诸位,把它划起来旁边写唯心现量,就是《楞伽经》所讲的,盖诸法相皆是自性所现的幻影,就是唯心现量,唯,唯识的唯,心就是我们这一颗心,现在的现,量,无量无边的量,唯心现量。清净自性,影现了种种幻化的相,我们却执著这个幻化的相,“念起”就“法生”如果我们分别见起实在是空性,我们却硬是要把它执著说有,那么法就生。就像我们现在活在这个颠倒的世间里面,实在是缘起本来就是空不可得,可是我们却是有人情世故,结婚生子,万法皆空的世间,芸芸众生就是拼命的执著,我们念一起法就生,“无明所变,根尘无体,”无体就是空性,无明,因为愚痴,因为我们愚痴所以我们住着这个世间,坚固的妄想彻底的一直执著,一直食古不化,然后我们根尘境界一攀缘就无体,其实是无体是空性的,“识性元空”识性就是我们这分别的性,其实是本来就空,识性就是分别见,我们这一颗分别心其实本来就空的。“不异之性”,也没有跟自性有什么差别的,但是我们强加分别就有差别了,强加了执著就跟本性越离越远了,如果我们对这个境界可以消化它,可以容纳它,可以宽恕它,可以透视它,就是本性现前,“不变之”本“体”“平等一如”不变之体,平等一如,“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是故法法,皆是菩提”是故每一法都是菩提心,“对境随缘,皆是道场”何以故?不生不灭,“即俗而真,即有常空,”为什么?即俗就是即因缘生因缘灭的有为法,就是真空性,就是有,有就是有为法就是生灭,当下就是不生不灭,这是观念的问题,放下那些观念就是不生不灭,“事中见法”在有为的事相当中见到空性的法,“即事即法”即生灭的事相就是即空性的法性,“百花从里”过片“叶不粘裳”百花就是你面对一切境界,百花从里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叫做百花从里,就是根,尘,识显现的根身器界种子这些世界,就是一切的境界,叶不沾裳就是不会被黏到,叶是比喻执著,不会被执著所沾到,叶表示相的意思,百花从里表示一切境界,叶表示相,相绝对不会沾到衣裳的,一个人悟道,在一切的境界这样走过,绝对不会执著任何的境界,因为他知道是不可得,万法是绝对不可得,“繁与万行,毕竟不染”种种的万行是毕竟不染,“不动真际,建立诸法”不动真如实际,真就是真如,际就是实际,不动真如实际来建立万法,一切法“不坏假名”为什么不坏假名,因为缘起法要安假名,不必把它破坏掉,你只要透视它不必破坏它,对不对?你不必把它破坏你要透视它,譬如说这个花,我们现在在插的花,你看,我们不要破坏到它,我们就知道有一天这个会变坏,对不对?这些花插得这么庄严,你何必要破坏它呢?叫做不坏假名,这个就是花,这个就是桌子,椅子,电灯,不必把它破坏叫做不坏假名,“而契真常”就了解万法皆空,“触目无生”接触到一切相影现在眼睛都知道这个是不可得。“逢缘无碍”逢一切因缘就没有障碍,“遇境咸真”遇到一切境界都是真的,“万法皆如”“入于”什么?“涅盘”不生不灭,但是也“不舍大悲”要不舍一切的大悲心,“行于无相,而度群品,即众生见”“转如来智,直趋觉海”如果我们不舍大悲心能够安住在无相的空性里面,而度众生这个就是转众生见入如来的智慧,即众生见,转众生的见而入如来智慧,就是即众生见,转如来智,就是转众生的知见为如来的智慧,这一句话就是这个意思,直趋觉海,觉性之海,觉性如大海,“入诸圣流,此即般若,理事无碍”“真”跟“俗”是“圆融”“中道之行,自心光明,遍照法界,真如法性,彻底园彰”“尽未来际 安住寂光”寂光就是究竟的法身,“圆满菩提,常享法乐”我们不以世间的这种五欲六尘的乐为乐,我们要常常享受这个法的乐,小字“此阐随缘保任”保任就是保持正念叫做保任,“自在无碍”这个是说明随一切因缘保持正念,自在无碍,“从真出俗”,从这个空性出于因缘法。“方便度众生”“依止般若”智慧,而得无上正觉,其实也都是不可得,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亦无法可传,不来不去是名传法,“故知般若,真实即是,诸佛之母,脱苦之师”“一切智慧,六度万行,自觉觉他,总持之门”“此说般若殊胜功能” 一切智慧,六度万行,自觉觉他,总一切法,持一切义,非般若莫属,所以一个人有智慧,活得就很有尊严,活得非常的快乐,“普愿法界,一切众生,疾速出离,”普愿法界一切众生,赶快的摆脱“烦恼深渊”,“灭生死”的“因”“还本净心”“同登觉岸,得究竟乐”。我们要灭生死的因这个种子,还归回来本来的清净心,同登觉岸得到究竟的快乐,其实佛法几句话就让你充满着喜悦,生命这样就很有意义,否则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不要受到任何的影响,听经闻法知见建立坚持不坏,坚持起来让我们亲近文殊讲堂,我们一定要发起一个不退转的心,我坚持亲近,我绝对不受影响,我一定听经闻法,好好的修行了生死,这样不辜负师父的期望,否则你起起落落这样子不好,有空要多接近佛,佛在这里它当然也是指心,意思就是有空尽量来讲堂,虽然难或者是虽然累但是值得,除非你真的很忙,家庭真的很忙。 “二,万法缘生,”一切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缘就是条件,条件的多,寡构成了因缘,譬如说:你是父母亲的条件凑合而成,加上你的业力,神识的颠倒,所以来转世,譬如说,这个墙壁它籍着什么条件,籍着钢筋,水泥的条件,这个讲堂籍着种种的地板,灯光,花,桌子,椅子,麦克风等等条件构成一个讲堂,哪里都是这样子条件所构成的,所以“无尽法界,无边时空,尘尘刹刹”尘是器世间最小的单位,刹就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佛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器世间最大的单位,无论小至微尘,大到三千世界,“一切万法,本自无性”本来就没有永恒性,无自性 ,没有实在的东西,“皆从缘生”都是条件所构成的,“仗因托缘,宾主重重”仰仗着因,依靠因托,借重着缘。这个因跟缘一凑合,宾主重重,宾就是附带的,站在副的角度,主是站在主导的角度,因为角度的不同所以解释做宾跟主,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当做主,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当作宾,譬如说今天师父来演讲,以师父为主,这个缘起是我来主导的,可是还必须有宾就是诸位,如果师父有一天举办诸位的学佛的心得,每一个人上台来报告心得,每个礼拜换一个人,今天这个上台的人就叫做主导,其他包括师父在底下就叫做宾,所以因为角度的不同,构成了宾主一层一层的缘起,无尽的重重的缘起,“和合而生”就是所谓的条件而生,这个和合是站在相的角度说,不是站在空的角度说,其实自性无来无去,没有所谓的和合,和合是二乘人方便讲缘起说,你讲到一切法无生,就破一切相,所以和合而生方便说缘起,“相依而成”互为依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可以独立存在的,不可能,都是要仰仗着因缘,“以此生故,而有彼生,”因为这个地方建立才可以建立彼。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譬如说有男孩子的名词,是因为有女孩子的名相,有女孩子的名相,是因为有男孩子,他才有女孩子这个名词,有天才产生地,有阴就产生阳。彼此之间互相衬托对方的存在性,为什么不是这个地方,因为不是那个地方,所以说彼此之间互相存在,互相建立互相对立也互相显示,所以以此生故,而有彼生,“以此灭故,而有彼灭”譬如说有北方就显现南方,有东方就显现西方,如果我们到外太空去,没有这些方位来讲的话,就没有东南西北了,所以东方灭西方也没有,南方灭北方也没办法建立,就是以此灭故,而有彼灭,因此缘起法的对立存在的条件,就是我们世间的真相,所以“因不孤起,仗缘方生,这个因不会单独起来,籍着种种的条件而生的,所以“缘不自成,助因而有,”这个因缘不会自己跑出来一定要有一个因,所以因为有资助之因,而存在这个缘,所以助因而有,所以“因缘要素”这是站在空间的角度说,这空间的角度因缘重要的元素都具足了,再来就看时间了,“时节和合”时间要恰到好处,所以“形成假相”“刹那变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生灭相续”为什么讲生灭相续呢?这是因为执著不断,叫做生灭相续,如果执著断了,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悟到了心的体性那就是不生灭,就化做万法都是清净的佛性,所展现的不生不灭的境界,相是缘起,缘起即空,所以说生灭相续,是站在相的角度说的,相是有心体所影现出来的,站在心体的角度来说,是不生不灭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譬如说这个花站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你们一个不生不灭的地方是什么地方,看看这个花,如果你把眼睛一闭起来,花,经过七天以后花烂掉了,你的心没有烂掉,我们一般在相显现的时候就开始有好,丑,黄红绿蓝的分别执著,可是在心体没有这种东西,这是一个影相,好,七天以后一个月以后,我们再看这花烂掉了,可是我们眼睛一睁开我们的心一样还是存在着作用,不生不灭的心还是存在,我们为什么有生灭,因为内在有取舍,不晓得这些相包括五蕴都是八识的影相,我们 因为着于光的一个投射,折射,认这个假为真,因此强烈的执著变成有一种生灭相续。好象有真的成住坏空,生老病死,这是站在生灭的空性的角度刹那的角度说,站在相的角度也没有这个东西,譬如说花提炼成香水,如果把这个花提炼成香水,你也看不到花你只闻到香味。色声香味触法,只是相的转变而已,花提炼成香水,这花在哪里?也不见了,所以因此我们所了解这个生灭的相,是转来能量转去这个相,转来转去就转来转去,

  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为什么?都离不开这个心体。那么这个“幻现住世”幻化出来的就安住在这个世间,“和合力尽”“关系”就“消失”因缘条件散开来了,关系就消失了,“终归败坏”是“成住坏空”这个宇宙也是这样子的,佛陀很了不起,“起世因缘经”就讲得很清楚,成住坏空,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科学不发达就能够讲出,整个宇宙银河系这样子的成住坏空的成就到败坏,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普通人有办法讲出来的,到了两千五百多年我们的科学,天文学越来越发达了,才开始用大的天文望远镜看了宇宙的太空,科学家讲的宇宙的太空不须要有神的主导,成住坏空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可是他不晓得那是我们心,业力所影现出来的世界,不知道,科学家开始又讲,他说:我们人类有了时间的观念,其实时间实在是不存在的,时间是因为速度的对立而衬托的一种执著,刻画在脑筋里面的时空本身是不存在的,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年前就讲了时间,空间是妄想,两千五百年以后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才了解所有的物质现象,不能存在在速度十八万六千英里,如果有一种速度超过了光速十八万六千英里,就是三十万公里,人类的记忆跟时间都会倒退,譬如说北极星消失了,我们现在马上还不知道,要到四十九年后,北极星到地球的光尽了,我们才晓得那是五十年前的光。因此人类的时间刻画因为光明跟黑暗的对立,地球整个的旋转产生了我们时空的一种执著的妄想,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科学家才在这个相对的思想里面拟出人类,超越人类能力所能理解的时空的妄想。

  底下,成住坏空,“迁流不住”刹那之间变化,时空的变化其实就是心念的微细的一种变化,叫做迁流不住,因为我们是业感的世界,业力感得的一个世界,所以心是生灭,相还是生灭,心的体性没有悟道,不是像诸佛居在净土里面,“幻不可得,欲求永恒,独立自存,不变单体”单体就是个体,你想要找到一个永恒不变的单独存在,那不可能,“无有是处”包括你的色身都是多细胞所构成的,就是单细胞的动物,单细胞的有生命的细胞它也不是最小的单位,只要你可以分析就不叫做最小单位,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就“虚妄名灭”所以我们想想看,我们出生的时候把一个小孩子分析,没有,我们现在有再把它分析也没有,有一天死的时候他本来就不存在,本来就没有生也没有所谓老,也没有所谓病也没有所谓的死,这个都是虚妄的一种执著,可是对业力的众生来讲这是事实这是实在的,一病苦苦不堪言,父母亲没有跟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病苦,业力转换成生老病死,业力就是一种妄想,缘起,对不对?有三个缘起,真如缘起,阿赖耶缘起,业感缘起,我们讲到业感缘起就是业力转换成生老病死,在众生看起来的时候是实实在在的果报,逃不掉的,所以讲虚妄,是因为它不是永恒性,如果你否定它,你就变成断灭见就变成外道法,你说这个是虚妄的不实在的,你要看破它,看破它是应该的,你要是否定它你就麻烦大了,你否定这个色身业力的存在,把手拿出来刀子一砍下去,你呱呱叫了,血流如注是实在的痛得没有办法,对不对?业力,业感,要是阿罗汉不在意这个东西,阿罗汉如果是果报欠你的,你把手砍下来阿罗汉如如不动,要释迦牟尼佛你伤不了他,他性相不二的,所以这个虚妄是对众生的业力来讲的,“一切万法,若自有者,不应待缘”如果一切万法如果本来就存在那就不需要待缘,就不需要等待这个外缘,既然是“众缘生故”“既无自体”性,“亦无自相”就是实在没有这种东西,所以这一些杀人放火的丧心病狂的,就是不了解这种东西。所以今天二重疏洪道,有一百多个年轻人飙车,每天晚上都在那边飙车,父母亲伤透了脑筋,这个年轻人吸毒,吃安非他命,飙车,抢劫银行,现在都是这样子,如果他了解缘起无自性法,你实在是迷惑颠倒,这实在不是一个可追寻的世间,可执著的世间,可是除了这样他最高兴以外,他不晓得要做什么,叫他来学佛,门都没有,叫他来坐这边待两个钟头,那要他的老命,是不是?他实在是坐不下来,一点善根都没有。他知道的就是拼死命的对外面执著,闲着没事喝咖啡,杀人放火,抢劫,吸毒,把马子就这样子,吃喝拐骗统统来,没办法不了解缘生,“非有而有”非有就是空,实在是没有,而因为缘起幻化而好象有,“幻相不实”所以那个飞机命得很好,幻象两千,好厉害,法国人好象知道佛法,幻象两千战斗机。幻象不实在的,“有即非有,当体即空”有是缘生,实在也是没有这种东西,诸法是因缘生,“诸法缘起,故自性空”你看这个菜市场很热闹,把菜市场一拆开来,每一个摊位各就各位,菜市场就冷清清的,分析开来没有这种东西,诸法缘起所以自性空,“自性空故,待缘”那就是“生灭”了,等待因缘就是生灭法,“生灭灭生”生了又灭,灭了又生,就“刹那”个“不停”停不下来,“因果感赴”因为有一种力量,业力,因为有一种业力,因果感赴,你种这个因就感这个果,你一直往那个地方跑,就像我们今天拼命的念佛,保持我们的愿力,临命终你不往生都不可能,临命终你说:我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都很难,每天造的都是净念,每天念的都是佛,佛的愿力,持咒,拜佛,求忏悔,拜八十八佛,每天听经闻法,早晚二课,一心一意的想求生极乐世界,你色身一倒下去,灵魂马上就到极乐世界去,你不去也不可能,对不对?因果是一定的道理,你不可能的,平常不用功临命终一倒下去,突然会跑到极乐世界去,那就是很奇怪了,那也不可能,是不是?所以说因果感赴就是业力牵引,“幻现”的“世间”“分别”种种的“因缘”分别就是分别心而起的因缘,“而起”的“三界”表法的叫做贪嗔痴,实在的叫做欲界,色界,无色界,“设无生灭,不成有为”有所作为有所造作,那么就是刹那生灭,“此明空故”因为是性空“有义得成”这个缘起之义才得以成就,依此明空故,这一段是说明性空的道理,因为有空性才能够存在缘起,缘起就是性空,性空不离缘起,是这个意思,“依此有为”的刹那生灭,来“观察无常”法,“一切万法,未有一法,非因缘生”“缘生”就是“如幻”因缘生就是像幻化的“空无自性”没有实在的, 好跟坏就是很难讲,这个世间就是没有一定,像欧洲十一个同盟国,建立的欧元的强势货币,结果造成美金受到压迫,他们十一个国家的欧元,联合起来对抗美金,结果有好有坏,十一个国家,价格一下子就定得出来,不管你走到哪一国,欧元,可是惨了,你到欧洲去旅游就贵了,强势货币了,但是也有好处,美金到意大利换里拉,里拉到了德国换马克,换来换去到法国换法郎。。。一百块的美金换到最后剩下六十元,每次换就差价都被赚走了,欧元统一也好处。空无自性,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这很难讲,说:战争好不好,不好,可是军火商发大财,发明这个杀人的武器发大财,所以说这个是空无自性,哪一个世间就是没有一定的怎么样,“生灭定相,了不可得。”你想在生灭法当中求其固定之相那不可能,了不可得,意思就是这个世间是每年都在变,不是每年,每个月都在变,是每天都在变,每一分每一妙都在变化,这个世间这样就是真相,神气不一定神气得很久,狂妄也不见得很久,所以你看他是,那个人很凶,很快就死掉了,那个流氓怎么样,很拽,很快就被干掉了,所以说我们也不要跟这些无知的众生一直在那边拼死命的这样对立,拼命的这样跟他敌对没有必要,放着,看他怎么样,久了就知道了,憨厚才有底,还是要善良的人比较有底。了不可得,“缘起即空”因缘生因缘灭它就是空,“毕竟无体”没有实在,这个体性就是没有实在的自体性,花一分析就没有这种东西,色身,你说这个身体一分析,也没有这个身体,对不对?把这个身体晒干了,干尸再用机器一转动,磨成粉末状就什么都没有,也没有实在什么东西,所以生命很短促,要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底下,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所以说空无自性,生灭定相,了不可得,缘起就是空,毕竟无体,“即是无生”无体就是无生,“此明有故”这来说明缘起,缘起,“空义乃显”现出来,因为这是对立的,一体两面的,你要有才能显空,要讲空才能显有,如果清净自性那不能讲空也不能讲有,因为它无相的东西你怎么讲空讲有呢?连这个空的名相都没有,“缘起无性,平等一相,始终如如,湛然清净,”“无性缘生,古往今来,事事物物,水月镜花,”无性是因缘生因缘灭从古往今来,事事物物。如同水月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水中的月亮也不实在,就像镜中的花也不实在,所以生命要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众缘幻合”是幻化和合而成的这众缘,籍着种种的条件所幻化和合而成的,“所起”的“假相”为什么讲假,因为不实在,哪一种东西是真的,不实在的,对不对?“缘聚则生,生非实生”条件聚合了就生,生也不是实在的生,“缘散就灭,灭非实灭”灭并不是说实在的灭,就像能量转换成质量,质量又转换成能量,质能互换,无形的叫做能量,有形的叫做质量都是这样子,“法起之时,不言我起”诸法起的时候,也不可以说有一个我,法灭的时候也不能讲我灭,这一句话是指五阴,五阴法缘起的时候不能说有一个我,五阴法灭就是人死了,也不能说有一个我死掉了,你本来就不存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的种种元素是岩石撞击后来慢慢的演化而来的,本来这个宇宙是不存在。人类是演化到今天的最高等的动物,他的高等就是脑部,所以科学家最后发现从以前到现在,脑部的皱折越多的脑部就越发达。人类是很脆弱的,可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脑部,人类的脑部就是静态的思维,人类的心脏就是动态的思维,我们的思想构成是无形相的,可是心脏跟脑部是构成我们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心脏我们马上停止,有心脏没有大脑,坏死,脑死就用呼吸管,脑死心脏还会跳,所以脑部跟心脏就是意识的存在的一个有形相的地方,这两个是无形意识的显现的表法的,简单讲心脏跟脑就是意识存在的地方。其实人类是很脆弱的,适应力比不上一只蟑螂,可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他就是可以创造工具,人类的这个脑部里面最厉害的,所以我们发明飞机,火箭,其他动物没有办法,双手万能,人定胜天,顶天立地,种种的夸大的名词就出来了,是不是?火山一爆发就觉得很无奈,人类还是没有办法战胜大自然,所以人类这个脑部要善于运用,脑部用在坏的就麻烦大了,就当流氓,杀人,放火,抢劫。人类用对了成声闻,缘觉,罗汉然后到成菩萨成佛。脑筋会用跟不会用就差很多,所以我们要教化,一直教化,一直薰习,一直到成圣成贤,只要能够跨进佛门的,诸位的心都不会坏到哪里,只要你肯跨进我们这个佛门的,你的心一定不会奸猾狡诈,除非你是用佛法来骗人的。

上一页